13
2022.09
川剧《江姐》谱写英雄赞歌
昨晚,由重庆市川剧院演出的川剧《江姐》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登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区。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阳腔、青阳腔、陕西梆子、湖北汉调、徽...
13
2022.09
豫剧《大河安澜》演绎平民英雄史诗
昨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剧目豫剧《大河安澜》(上图剧照)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演,通过父子两代人默默守河、治河的故事,再现黄河文化及黄河儿女代代奉献的平民英雄精神。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是中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
13
2022.09
守正创新 戏曲也能这样演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戏曲类),于8月22日在津拉开帷幕。至今,已有十余部不同剧种、不同题材的剧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戏迷观众见面。这些近年来新创作的戏曲剧目,不仅故事角度鲜活,更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带来各具特色的新颖舞台呈现,不禁令人赞叹:戏曲也能...
08
2022.09
用杂技语汇讲好中国故事
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演出的杂技剧《化·蝶》融合了戏剧、舞蹈的表现形式,将技与艺完美结合,用杂技的语汇重新演绎了梁祝化蝶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全剧以“蝶”为意象,以梁祝的故事为主线,并结合了庄周化蝶的哲学理念,将破茧成蝶与梁祝的生死爱恋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台技惊人、艺唯美的杂技剧...
09
2022.09
群星奖六大门类百余个节目和团队展现群文创作百花齐放
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近日收官,六大门类百余个节目和团队展现了群众文艺创作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出彩作品源自生活 群众文艺创作的魅力在于真实,这种真实既表现在内容上,更深涵于情感中。在戏剧类决赛作品中,辛勤的建设者通过自身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比比...
11
2022.09
赣南采茶戏讲述“一个人的长征”
昨晚,由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演出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进行线上直播,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据了解,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传播到广西桂南一...
1 8 910 11 12 15
共15页
跳转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