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助城市重塑文化IP的无锡拈花湾景区,到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0多户居民脱贫致富的曲阜尼山圣境景区,再到如今的溧水无想谷、伊犁哈茵赛等11个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的文旅项目……自2018年组建以来,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拈花湾文旅”)始终把优秀传统文化视作打造旅游景区的源头活水,把产品迭代更新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任务,积极推动企业创新转型,走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前列。2021年,拈花湾文旅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打造高质产品
2011年,为适应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的需要,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计划打造一个区别于传统古镇、可以放慢生活和治愈心灵的城市度假港湾,拈花湾项目应运而生。历时5年打造,以“禅文化”为IP的拈花湾禅意小镇开园当年就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成为一座现象级文旅小镇。而小镇的操刀者——彼时的拈花湾项目团队便是拈花湾文旅的前身。
“无锡拈花湾景区建园之初,我们就定下了它的基本调性,即通过文化解读,将兴于唐、盛于宋的‘禅’提炼出来,同时紧扣这个文化IP,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可以体验的产品。”在拈花湾文旅董事长、首席产品官吴国平看来,现在这个时代不缺消费者,只缺好产品,而打造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正是拈花湾文旅的主要使命。
走进无锡拈花湾景区,只见充满唐风宋韵的建筑布局考究、富有禅意。深入街巷,主题客栈等空间形态,用“合掌礼”打招呼的工作人员,让游客时刻沉浸在“禅”的氛围中。
除了将文化IP浸润到景区的各个细节,拈花湾文旅还不断升级沉浸式体验空间,提升手作、文创、演艺等文旅产品的吸引力。研发上线“拈花码”微信小程序、升级《拈花一笑》晚间演艺、推出“狮子座流星雨”无人机表演……仅2021年,拈花湾文旅就完成了拈花湾景区数个产品的迭代。
赋予内生动力
产品不断更迭的背后,集聚着强大的人才力量。公司积极引进项目投资咨询、创意策划、工程建设及项目运营等方面人才,形成了一支资历深、经验足、知识广、专业强的年轻队伍。公司还通过“瞪羚计划”,建设人才梯队,通过“拈花湾学堂”系统培养关键岗位人才,全方位提升人才文化力、专业力和领导力。
同时,拈花湾文旅还十分注重跨界合作。据介绍,拈花湾文旅有一个“梦想工作室”,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的美学调性、创意突破等工作。梦想工作室总监潘赛男介绍,工作室除了有公司内部核心团队,还会针对不同项目,邀请外部的艺术专家、文化专家、导演团队等,形成跨界融合的智囊团,对项目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解读和产品转化。
南京金陵小城项目是拈花湾文旅跨界融合的代表作。梦想工作室邀请建筑大师俞宗翘和电影《妖猫传》美术指导陆苇加入,共同探索出能够承载金陵文化的色调语言“金陵蓝”,景区以“朱雀”形态呈现金陵神韵的建筑屋顶则由雕塑家欧阳宁明设计。“产品创新、创意、创造的过程,就如同在无人区中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突破,拈花湾文旅的每个项目都是如此。”潘赛男说。
“旅游业作为传统行业,是‘老物件’,我们应该通过文旅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把它变成‘新物种’。”吴国平表示,只有与各行各业一流的企业和专家合作,才能研发出更加符合时代的精品。
探索发展新路
近年来,“拈花湾”品牌已经走出无锡,以“轻资产输出”的方式复制到全国各地。南京金陵小城、烟台芝罘仙境、宜兴大拈花湾等,都是拈花湾文旅对外进行轻资产输出的重点项目。
“转型不是今天说转,明天就转成功了,它需要有战略布局,要找到可实施的路径,然后锲而不舍地落地。”吴国平表示,拈花湾文旅吸取了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20多年的经验教训,经历了七八年的创新转型,才走出了一条“轻重结合”的转型发展新路。当下,传统旅游企业必须迅速迭代升级,拥抱互联网、大数据,跟着时代的节拍走,才能不掉队。未来,拈花湾文旅还将结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文旅+大健康、大娱乐、大教育”等业务,开创文旅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