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中,贵州涌现出很多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他们心怀理想,奋力拼搏,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留下了许多温暖的记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位于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大山深处的化屋村曾因群山阻隔、险流环绕而陷入深度贫困,每代人都有翻山越岭背水吃的经历。旅游公路修通后,游客渐多,村里人开始吃上了“旅游饭”。如今,化屋村已成为乌江源百里画廊的亮丽风景线,还获得了“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考察调研,他希望乡亲们“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说:“化屋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从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后来修了公路,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慢慢让乡亲们享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实惠,提升了文化自信。”
化屋苗家儿女自古能歌善舞。2008年,化屋村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化屋村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编排大型苗族实景歌舞《苗韵化屋》,为游客送上一场场民族文化盛宴。
让张玉芝印象深刻的是,在排练《苗韵化屋》的过程中,化屋村芦笙传承人杨长坤身患癌症,但仍然积极参加排练,在他的感召下,很多年轻人积极投入排练中,最终使《苗韵化屋》演出大获成功。张玉芝说:“我们让他多休息,但杨长坤每次都积极站出来带头,为了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呕心沥血,让大家非常感动。”
正是在像杨长坤这样优秀的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很多年轻人被激发出文化自信。“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元素不但不能丢,还要做实做大做强,不断传承下去。”张玉芝说。
民族文化为化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化屋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发展乡村旅游,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完成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张玉芝说,“化屋村的特色民宿带有苗家文化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化屋村的苗族歌舞队白天为游客提供5场展演,晚上还有篝火晚会,可以让游客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乡村旅游的定位,更好地挖掘利用旅游资源,在增加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同时,把化屋村的生态和绿水青山保护好,把苗族文化发展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乡亲们,在乡村振兴中用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的关怀。”张玉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