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找到连接两岸交流的“二维码”——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学文
曾学文
找到连接两岸交流的“二维码”

“蝴蝶飞,双双起舞来相追,亲密无间花中醉。台上梁祝两相爱,台下生旦心相随……”歌仔戏《蝴蝶之恋》讲述了一对歌仔戏艺人跨越海峡38年的动人爱情故事,在台湾创下了戏曲商业售票连演5场的最高纪录。这部戏的编剧就是曾学文,现任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被台湾学者誉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锋领军人物”。

引发两岸情感共鸣

曾学文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厦门是海峡两岸的交流前沿,这里丰厚的文化土壤是他的创作源泉。“福建与台湾有太多直入人心的感人故事,关键是‘讲什么’和‘怎么讲’,才能推动两岸的心灵契合,这就是我们编剧的责任。”曾学文说。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2008年,曾学文创作了歌仔戏《蝴蝶之恋》。

“歌仔戏是中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一个根在大陆而形成于台湾,并由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和培育的地方剧种。该剧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合作,一经亮相就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曾学文说,它开创了60年来两岸歌仔戏剧团同演一台戏的先例,被两岸艺术界称为“两岸戏曲合作破冰之旅”。

该剧的成功,也让曾学文看到了两岸艺术交流合作的更多可能。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创作了反映台湾民众反抗日本侵略的高甲戏《大稻埕》;2018年,他创作的《阿搭嫂》,融合两岸歌仔戏、高甲戏和客家戏等3个剧种同台演出。这是两岸艺术界携手对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的大胆探索。

“两岸合作推出的这三部戏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寻找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二维码’。”曾学文说,这些故事都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爱情理想和精神象征,引发大家的共鸣。

将种子播撒进台湾青年人心中

青少年是海峡两岸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曾学文在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着眼于将传统艺术的种子播撒进台湾青少年心中。

《蝴蝶之恋》剧中担任男一号的台湾演员唐美云动情地说:“当百年之后,有人回顾记录台湾歌仔戏发展史的时候,你和我,都没有缺席。”

曾学文还是文化和旅游部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具体策划人,并积极组织开展海峡两岸大学生戏剧节等两岸演出交流活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朝着深层次的方向迈进。

同时,面向台湾青少年,曾学文主持举办了三届“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把“教”“学”“演”串联起来,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切磋。2021年,“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评选的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优秀科研实践案例”。

埋首闽台文化艺术研究

曾学文不仅积极推动两岸的艺术交流,还埋首于闽台文化艺术研究,他说:“闽台艺术研究可以给我创作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

20世纪80年代初,曾学文开始研究闽台文化渊源。1987年,当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亲人隔绝38年之后相拥而泣,和背后悲欢离合的那些故事让人落泪,由此他创作了歌仔戏《蝴蝶之恋》;《邵江海》是在写作“歌仔戏史”过程中,发现艺人邵江海对两岸歌仔戏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创作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曾学文先后出版了《厦门戏曲》《跨两岸——歌仔戏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两岸戏曲行思录》等专著,受到两岸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曾学文说,未来将携手两岸戏剧界不断探索,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用精彩的艺术表演唤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情感。

转自:文旅之声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