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守护非遗命脉 延续非遗活力——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罗桑
罗桑
守护非遗命脉 延续非遗活力

“我和非遗保护工作有缘分。对我来说,能把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非常幸运。”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拉萨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罗桑大学一毕业就与非遗结下了缘分,至今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已有14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罗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罗桑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接触非遗后,他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拉萨非遗工作起步晚、底子差,许多工作需要在摸索中前进。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罗桑带头参与拉萨非遗普查申报、建立非遗四级体系、启动“藏戏演出季”、创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工作,为拉萨非遗保护工作打开了局面。

“非遗既要保护传承,又要创造性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开始,当地基层非遗工作者和农牧民并不知道非遗是怎么回事,甚至将铁索桥、木柜等实物申报非遗,这让罗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宣传非遗知识。“制作藏香的技艺是非遗,但是藏香本身就不是非遗。”在培训中,罗桑通过展示藏香炉、文物照片等实物,让群众直观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对“物品”的保护,而是对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的传承。

2006年,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藏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开拓藏戏保护传承平台,罗桑在拉萨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启动“拉萨藏戏演出季”活动,增加了民间藏戏演出频次,打造拉萨非遗品牌,促进了民间藏戏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罗桑以“藏戏演出季”为契机,设立非遗成果展销平台,为利用拉萨周边的尼木藏香制作技艺、藏族造纸制作技艺等非遗产品提供销售渠道。“老师,这周有没有‘藏戏演出季’,我们想参加……”每年5月至7月,常有非遗传承人打电话向罗桑“预约”展位。

“当遇到急需抢救的非遗,需要我们走出办公室……”,这也是罗桑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践行的准则。针对非遗的抢救性保护工作,罗桑参与了国家级高龄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每到周末都会到高龄非遗传承人传习所进行访谈。寒来暑往,他坚持了两年,最终完成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旦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桑珠》口述史采访及口述史纪录片整理工作。

在拉萨,非遗传承主体是农牧民群众,但一些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文化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懂汉语,申报工作困难重重。部分民间艺人居住在偏远地区,甚至难以找到电脑和打印机完成文本输入与打印。为此,罗桑常常是周末从拉萨出发,前往县里甚至乡里帮助大家进行材料整理与申报。

堆龙措麦藏戏队的戏师拉巴次仁、嘎东藏戏的戏师陈列多吉、勉唐画派的唐卡画师多吉扎西……这些传承人的申报书都是由罗桑一字一字写出来的。现在,他们已经分别成为不同级别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罗桑都与非遗相伴,他乐在其中。在14年多的工作生涯中,他以一名高原“非遗人”的使命,守护着拉萨非遗的命脉,延续着非遗的活力。罗桑表示,将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一如既往坚守工作岗位,挖掘更多、更好的代表性传承人。

转自:文旅之声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杨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