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屯垦戍边的激情岁月
发布时间:2021.09.29

20世纪50年代,农一师(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前身)发出“向塔里木进军”的号召,拉开塔里木大开发的序幕。为解决新垦土地灌溉问题,农一师决定从塔河上游引水,在南岸修建一条大干渠。1958年5月挖渠大会战打响了。

亘古荒原上,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水,也没有机械,环境极其艰苦,劳动强度相当大。最初,组织上担心妇女吃不消,不让妇女参战。兵团第一代女支青王世卿、王华玲、郭桂荣、赵桂荣、赵爱莲5位姑娘悄悄尾随共青团农场(现为十二团)大部队出发了。

突击队的王队长发现有姑娘跟着,又惊讶又生气。劝她们回去,姑娘们不服气。

“让她们去吧,不用半个月,她们就会主动要求撤退。”有人建议。

王队长最终妥协了。

她们与后续到来的20多个姑娘一起,组成了一支女青年突击队,王世卿出任队长。

在烈日的暴晒下,塔里木盆地的地表温度高达40℃以上,男人们可以光着膀子,她们不行啊,半天下来,汗渍干了湿,湿了又干,衣服变成了白花花、硬邦邦的花衣裳;一米的土层中,没有任何水分,沙土从柳条筐里漏,装一筐漏半框,姑娘们撕了自己的床单铺在框底,确保工效不打折扣;一米以下的土层,土被地下水泡得又黏又重,坎土曼(编者注:新疆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挖不起,铁锹粘住甩不掉,两个半框挑不动,45度渠坡上不去……

不满一周,姑娘们脸黑了,手破了,衣烂了,鞋没了,一个月后,20多个姑娘,走得只剩五姑娘,女青年突击队缩小成五姑娘突击队。

“决不当逃兵,只要有决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在王世卿的带领下,五姑娘互相鼓励,给自己打气,并向指挥部提出“坚持到底,决不撤退”。

挖渠运土毕竟是体力活儿,女人的体力先天不如男人,如何保证完成每天10立方米的定额?姑娘们决定,白天顶班干,晚上加班干!晚饭后,她们悄悄带上火把或手电筒,借着晚上凉快,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困了,靠着柳筐眯一会儿;累了,扯开嗓子唱上几句家乡戏,山东姑娘王世卿,跟着四个河南姑娘学会了唱豫剧;实在瞌睡得撑不住了,就咬一口赵桂荣从伙房里“偷”出来的辣椒。有一晚,迷迷糊糊的王世卿,把挑出去的土又挑了回来,引得姑娘们哈哈大笑。

就这样,五姑娘突击队的工效迅速上升,把小伙子们都甩在了后面。指挥部就组织五名最壮的小伙子,与她们展开擂台赛。她们仍然采用黑白连轴转、苦干加巧干的方法,打退了一批批挑战者,并创下了人均日挖运土方72立方米的记录,超过整个工地的24个男青年突击队。

不久后,五姑娘突击队受到农一师和兵团团委的表彰。1959年,自治区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塔河五姑娘》的纪录片,五姑娘声名远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塔河五姑娘”。在自治区劳模表彰大会上,她们被授予“穆桂英小组”称号。今天的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为她们树起一座群雕。

如今,“塔河五姑娘”的事迹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第一师阿拉尔市和周边县市党员干部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都要来到“塔河五姑娘”雕像前,重温她们战天斗地的历史。

“塔河五姑娘”的事迹,是老一辈军垦战士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创造“让荒漠变绿洲、变城市”的屯垦戍边伟业的缩影。她们的事迹,不但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


十二团基本情况:

十二团成立于1958年5月4日。团场位于塔里木河南岸,与阿拉尔市仅一河之隔,团场东接阿沙公路,南起阿和公路,西连图木舒克,北通阿塔公路,位于一河两岸、三路三桥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是阿拉尔市的交通枢纽。

全团辖区面积493.3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31.8万亩,其中耕地22.51万亩、园地9.25万亩(红枣7.7万亩、香梨0.7万亩、苹果0.3万亩、葡萄核桃0.55万亩),种植业可实现棉花8万吨、特色林果6.2万吨,其中红枣3.6万吨、苹果0.69万吨、香梨1.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