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发布时间:2021.09.29

1958年,毛主席亲切接见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登上《人民日报》,并被选入小学课本,流传全国。

库尔班·吐鲁木1883年出生于新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祖孙三代给地主当长工,他从8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牛,是在地主的牛棚里长大的。成年后,为了躲避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带着妻子逃进荒漠,后来妻离子散,只身在戈壁滩上流浪了17年。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驻于田,在荒漠中找到了不成人样的库尔班·吐鲁木,并帮他找到妻子女儿,将他们一家安顿下来。

新疆和平解放后,党领导各族群众开展土地改革,逐步走上互助组、合作化的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道路。1952年9月,库尔班·吐鲁木分得14亩耕地、2间房屋和1头毛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为了报答党的恩情,他带头参加互助组,用劳动所得买了12张铧犁送给互助组。1954年,他又买了一头牛送给组里无偿使用。接着,他带头参加合作社,4年给国家卖粮4900多斤,两次当选劳动模范,成为于田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爱劳动的一面旗帜。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

怀着感恩之心,库尔班·吐鲁木托人给毛主席写了7封信,还寄去干果,并产生了看望毛主席的念头。中央办公厅给他回了4封信,并寄来毛主席的照片。1955年秋,库尔班·吐鲁木打了上百斤干馕,要骑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乡亲们告诉他北京太远,骑毛驴走不到,他就几次跑上公路拦汽车。此事传到了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耳朵里,王恩茂专程看望了他,鼓励他好好生产,争取当上劳动模范,并承诺一定设法让他去北京见毛主席。

虔诚的信念使库尔班·吐鲁木有一股用不完的劲,每年都能挣三百多个工分。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冬天,他舍不得歇息,跑到一二十里外的戈壁滩上拣粪;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季,他冒着酷暑抢收小麦,一人能割麦20多亩。1958年6月,他终于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开会。6月28日,中央首长在中南海接见与会代表,当毛主席出现时,他激动得忘掉了一切,脸始终没有对准镜头,而是一直扭着头看向毛主席。合影后,毛主席专门走到库尔班·吐鲁木面前和他握手。他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摄影师侯波抓住这珍贵的瞬间,按下了快门。接见完毕,他向毛主席献上礼物:一顶花帽和一件袷袢(夹大衣)。6月29日,毛主席派人看望他,回赠了10公斤条绒布,后来又委托有关部门向托格日尕孜公社赠送了2台拖拉机。从北京回来后,库尔班·吐鲁木成了名人,但他依然躬耕不辍,靠劳动挣工分。

1975年5月26日,库尔班·吐鲁木在和田病逝,终年92岁。2003年,于田县将库尔班·吐鲁木故居修建为纪念室,2016年扩建为纪念馆,成为新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的后人以他为榜样,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2016年底,他的103名后人怀着对党的感激之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回信,勉励大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新华社北京2017年1月13日电,《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的后人的回信》)

库尔班大叔虽已作古,但他为人民留下了一份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珍视民族团结、热爱劳动的精神财富。库尔班·吐鲁木精神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化作一心一意忠于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强大动力。岁月沧桑,往事如烟,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库尔班·吐鲁木精神永远激励着各族人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托格日尕孜村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位于县城以西18公里处,国土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050亩,村民以务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托格日尕孜,维吾尔语意为一行天鹅。相传几百年前,一行天鹅从这里飞过,村北湖中常有天鹅栖息,故而得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托格日尕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