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驼铃响彻历史 孕育柴达木精神
发布时间:2021.09.29

青海海西州农垦莫河骆驼场,前身是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成立的“西藏运输总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为了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在青藏高原上,莫河骆驼场广大驼工们拉着一峰峰骆驼,用朴实而坚定的脚步书写着感人至深的,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岁月悠悠,这种精神也在每一代驼工身上得到了延续和发扬光大。

青藏高原上的驼队生命线,一切为了祖国的和平。1951年8月,解放军18军独立支队进藏,司令员范明、政委慕生忠,来自甘肃等地的驼工们参与了运输武器弹药和粮草的任务。独立支队进藏,当时组织了强大的后勤保障队伍,两万多牲畜、三四千名战士和驼工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于1951年8月上旬进藏,历经千辛万苦,12月中旬到达拉萨,这也是莫河骆驼场老驼工们拉着骆驼第一次进藏。

独立支队经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了探路和运输任务。随军进藏的西北西藏工委迅速完善了西藏的党组织,巩固了我们党对西藏的领导地位。据统计,这次进藏行程近2000公里,用了近四个月时间,总共运粮400万斤,数百名队员牺牲在进藏途中,队员每前行500米就有一头牲畜倒下。

青藏高原上的驼队生命线,一切为了民族的团结。十世班禅返藏,莫河老驼工们拉着骆驼于1952年1月中旬开拔,跋涉1502公里,于1952年4月28日抵达拉萨。护送驼队总计3万峰骆驼,90%以上的骆驼又倒在了进藏途中。

护送十世班禅返藏后,十世班禅的固有地位和职权得以恢复,使中央政府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落到了实处,西藏真正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青藏高原上的驼队生命线,一切为了边疆的稳定和各族人民的融合。1953年春天,西藏粮食供应严重短缺,中央命令西北军政委员会紧急成立了“西藏运输总队”,其实是2万8千峰骆驼组成的一个骆驼运输队。运粮驼队自1953年11月13日陆续向西藏进发,徒步1438公里,仅仅用了54天时间,第一批近100万斤粮食突击运抵西藏那曲,然后由黑河分工委转运至拉萨。2万8千峰骆驼,回来不足2000余峰,其余骆驼全倒在了进藏途中。“西藏运输总队”运粮援藏,大大缓解了西藏的粮食供应紧张局面,稳定了西藏局势。

1954年,完成运输任务的1200名驼工,随同慕生忠将军用7个月时间修通了简易的青藏公路,促进了西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这是严酷的青藏高原。60多年前,莫河的老驼工们拉着骆驼随驻藏部队进藏、护送十世班禅进藏、参加西藏运输总队运粮援藏、修筑青藏公路,以及在柴达木盆地运输物资、开荒种地、资源勘探……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奉献与忠诚。

海西州莫河骆驼场援藏固藏的故事


莫河骆驼场基本情况:

青海省海西州农垦莫河骆驼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沿,距茶卡盐湖景区,仅有 10 公里。全场共有土地面积 47.2 万亩,其中:草地面积 41.81 万亩,耕地面积 1.5 万亩,林地 0.2万亩,茶卡盐湖东湖面2.035 平方公里。莫河骆驼场是全国农垦百家良种企业,国家级青海骆驼和柴达木绒山羊保护场和原种场;是海西州柴达木肉牛科技推广示范区;是荣获国家地理标示认证“茶卡羊”品牌的主产区;有高原蔬菜大棚 126 座;种植柴达木枸杞 2000 亩;沙棘10517 亩。

莫河骆驼场前身是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成立的“西藏运输总队”,为援藏固藏、修筑青藏公路、柴达木资源勘探开发、发展农垦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了一产(农牧业)二产(盐业、屠宰冷藏加工业)三产(文化旅游业)融合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