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24日,红军先遣部队从鹤庆来到丽江东元桥、玉龙锁脉和四方街时,先后受到200多名手持彩旗的群众的欢迎。
红军先遣部队派出兵力打开监狱,释放了48名被关押的劳苦群众。红军打开监狱救群众的消息一刹间传遍了大街小巷及附近村寨,不明真相跑出去躲避的老百姓陆续回了家。随后,红二军团主力进入丽江古城,红军发表演讲、传唱歌谣、张贴布告、书写标语、散发读物,宣传革命宗旨,争取民众的支持。不仅如此,红军还对罪大恶极的5户土豪劣绅的财物进行没收,集中在商号,分发给贫苦群众。打开地方政府存集的谷仓,救济贫民、筹集军饷。这些举动,吸引了和履道等14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被释放的大研镇青年桑乐天,主动报名给红军带路。同时,裁缝们也响应号召,动员了35个师傅,17部缝纫机,分散在7个地方,连夜为红军赶制衣帽和米袋。丽江商会的李荫候、杨启明和牛兆南帮助红军将“滇票”兑换成银元,想方设法为红军在途中用银元购买物资提供方便。
总指挥贺龙在丽江城了解到金沙江边鲁桥乡副乡长王缵贤先生比较开明,便写了一封亲笔信给王先生,请他协助红军渡江。王缵贤先生看到贺龙的信后,认为事关重大,立即叫船工杜有发、徐栋才和陈双友,到江对岸渡口把隐藏的1只船连同中甸县属的船工赵锡敏和马光友一并找来,等待红军过江。
25日下午,先遣红4师到达石鼓,届时当地政府的官员已逃避无余,刚修筑起来的5座碉堡空无一卒,沿江船只被勒令隐藏,仅有海洛塘的1只小船来不及转移。前卫骑兵队找来李顺才等5名船工,立即勘察和选择渡江点起渡。同时,组织了22个铁、木匠,投入到紧张的技术器材和抢占江上游渡口的准备工作中。
在先遣红4师12团在师长卢冬生指挥下,连夜点起火把从木瓜寨渡口连夜起渡。在木取独渡口得到了王缵贤先生已准备好的1只船和5名船工的帮助,至26日红4师全部渡完,沿江北上,进抵吾竹地区。红军先后又在格子渡口、士可渡口、木取独渡口获得当地百姓支持,在船工的帮助下,利用木船抢渡金沙江。
红五师15团7连战士在士可渡口乘船拉马泅渡时,因马不敢下水用力往回拖,使船头失去平衡沉入江中。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曾在红军长征途中身负重伤而失去一只臂膀的师长贺炳炎立即组织抢救,派船急驶到出事地点。船工彭氏父子2人从中甸一侧撑一只渡船救出21名战士。被红军解救出来的尹学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立即驾着木筏奋力驶向江中,救出了连长和司号员,有6名战士凫水上岸,其他10多名战士被湍急的江流冲走,光荣牺牲。士可渡口的船工周长寿,也在抢救红军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自4月25日下午从石鼓附近木瓜寨渡口开始,至28下午的巨甸渡口结束为止,主要在5个渡口,历时4天3夜,连续紧张而有秩序的抢渡,仅以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28名船工,把1.8万人马,神速地从金沙江西岸送到东岸,将追敌远远地甩在自己后头。
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红六军军团长肖克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挥毫疾书《北渡金沙江》:“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行进中的红军战士唱起豪放的战歌:“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山高路又远,更不怕敌人来阻挡……”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红军战士以和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谱写金沙江上的奇迹,更是在群众心头唱起了党的赞歌,激励时代新人奋发前行。
三迎红军
丽江古城基本情况: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接风楼、十月文学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