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不忘初心 坚守如一
发布时间:2021.09.29

在云岭之南,有一位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的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领导干部的优秀楷模,老干部的优秀典型,他就是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人民公仆杨善洲。他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一辈子廉洁奉公。

1950年1月23日,杨善洲参加了当天在姚关召开的第六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会上,区工委书记万荣仁同志给大家讲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特别强调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就是把地主的土地没收过来,无偿的分配给广大的贫苦群众,杨善洲对此极不相信。直到1951年4月,杨善洲成为了一名土改工作队队员,他和队友一起亲自将地主的土地没收过来,无偿的分配给广大的贫苦群众。同时,家里人也带信给他说,我们家乡大柳水已进行了土地改革,我们家分到十多亩土地呢。至此,杨善洲彻底相信了万书记所说的这一切,他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一直干到脚直眼闭!

1952年10月,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入党的动机是为了经常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从思想上提高一步,时常地指出缺点来,自己好改正错误,革命到底……放弃自己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衷心地为人民服务到底,永远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走,跟着时代走。”同年11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2年,施甸县成立之后,杨善洲任施甸县首任县委书记。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走完了施甸坝区所有的村庄以及所有山区生产队。通过走访,他发现这个刚成立的县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由于土壤贫瘠,耕作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产量十分低下。“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成了保山的真实写照。杨善洲经过充分调研之后,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寻求改善。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发展保山农业科技,培育出了保山农作物优良品种“京国92”杂交水稻。二是亲自抓样板、做示范,通过种样板田先行先试,再总结经验。三是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保山的农业产量。四是兴修水利。集思广益后,杨善洲亲自带领群众建水库、修沟渠、挖隧洞、改河道,从根本上改善了保山水利落后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尚处在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初期,保山就已经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在1978年到1981年间,保山的水稻单产量更是居全省第一,保山也因此获得了“滇西粮仓”的美誉。

1988年3月,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可是杨善洲说:“工作可以退休,但共产党人的身份永不退休。”于是在退休后的第四天,他便带着17个人,赶着18匹骡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锄头,毅然决然上了大亮山。自此,植树造林的序幕便拉开了。22年过去了,他把山穷水尽的荒山秃岭守护成了山清水秀的生态屏障。

在2010年10月10日,这个被所有人称之为十全十美的日子,杨善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生前留下这样一句遗言:“我死后,不接礼、不待客、不浪费、不铺张,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杨善洲不忘“人民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的中国共产党初心,善始善终地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正是这样的初心和坚守使中国共产党立于时代潮流之上,带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伟大的民族复兴。

善洲林场基本情况:

善洲林场原名大亮山林场,是杨善洲1988年3月退休之后上大亮山牵头创办的国社联营林场。善洲林场坐落在施甸县南端,位于姚关镇、旧城乡、酒房乡三个乡镇的交汇处,涉及11个行政村、2400多户农户的山林权,林场收益国家占八成,农户占二成。林场管护面积为7.2万亩,人工林5.6万亩,基本上为华山松。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多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国家。老书记去世后,为了铭记他兴办林场、绿化荒山的功绩,大亮山林场于2010年11月更名为善洲林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人名命名的国社联营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