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战天斗地谱新篇 贫穷山村创奇迹
发布时间:2021.09.29

石屋村原名五岭脚,地瘦山荒、瘴气弥漫,当地的原住民祖祖辈辈摆脱不了“贫穷”二字。每到灾荒年,乡亲们举家外出逃荒。胡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开垦荒山造胶园、凿渠引水造良田的发展计划,吹响了战天斗地、改变命运的号角。

胡松出生于1927年,16岁时给地下党组织当过交通员,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参加军主(连主)土改工作,先后担任儋县洛南小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高级社主任,洛南大队副大队长、洛南农场场长,那大公社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是全国闻名“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人物。1973年1月,担任儋县县委副书记兼那大公社副书记、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75年12月,任儋县县委副书记兼那大、前进公社书记,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海南行政区委员,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副主席。1981年11月任海南松涛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长,1989年被聘为海南省水利企业管理经济师。1992年退休,2000年逝世。

胡松就任石屋村党支部书记时,全国各地掀起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他借全国农业集体化快马扬鞭东风,针对石屋村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综合全国以及海南的经济建设大趋势,为石屋村的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并且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开发荒山建胶园,凿渠引水造良田为突破口,实现农、林、牧、副、渔产业全面丰收。

石屋村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全国各地的人乃至国际友人,纷纷来到海岛上的这个小村学习取经。

胡松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模范村官。他带领群众在艰苦的条件中,改造穷山恶水,创建了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经济奇迹,石屋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举国陷入自然灾害、经济极其困难的时期,石屋大队的集体银行存款依然达到107万元,集体储备粮达138万斤。他带领当地村民把荒山改造成了胶园,把荒地整治成了良田。石屋村是海南最早迈开农业机械化步伐的村庄,生产队有发电厂、橡胶加工厂、农机厂等工业实体,有橡胶园、水果园和大片良田作为农业支柱。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村民过上了快乐的幸福生活。村里有小学、托儿所、卫生所、广播站、文化室、电影队,从前的茅房变成了楼房,村民都可获得福利分房,他们实现了免费医疗,免费养老,免费入学……

2000年,胡松病逝。这个曾经带领石屋村的乡亲们战天斗地,业绩享誉全国的村官,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地留在石屋村乡亲们的心中。

胡松是石屋村的领路人。他敢担当、有魄力、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为石屋村选择了科学的发展方向,让石屋村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石屋村基本情况:

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位于城区北面,距那大城区2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815.6毫米,年平均气温23.2℃,绿化率达90%以上。村委会下辖石屋、富豪、冒坤、五岭、大坡新村5个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