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点燃革命烽火 信仰力量不息
发布时间:2021.09.29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汕尾市海丰县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是中国十三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处处都有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处处都承载着铁骨铮铮的英雄故事。周恩来、徐向前、叶镛、董朗等无数革命家都曾在海丰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来源于新华社客户端:《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毛泽东同志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则正是这么一个乘着中国革命浪潮砥砺前行的人。

彭湃出生于地主家庭,家里拥有“鸦飞不过”的田地和数不尽的商铺,因母亲是农家女,年少便接触农村,亲近农民。农村凋敝、农民贫苦的现实让他深刻了解了旧社会的腐朽与苦难。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彭湃东渡日本求学,接触并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学说,他意识到“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出于施复亮《和彭湃的一次谈话)。学成归来,彭湃毅然脱下西服,换上粗布衣裳、头戴斗笠、赤着双脚,和农民拉家常、交朋友,宣传革命道理,投身到农民革命运动中。无论是村头的榕树下,还是交错的田埂上都能看到彭湃奔走的身影,都能听到他鼓励农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摆脱困苦生活。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彭湃烈士故居

真正的实践者绝不是喊口号,摆架子。彭湃以其一生演绎了如何做一个忠于信仰、追求理想的革命实践者。在彭湃身体力行的感召和坚持宣讲的触动下,张妈安、林沛、李老四等五位进步农民于1922年7月29日,主动到得趣书室与彭湃探讨农民的前途与命运。当晚,海丰第一个由共产主义者领导的农会——六人农会,在彭湃的得趣书室诞生。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农会由最初的6名会员发展到500余人,赤山约农会也于同年10月成立。

1922年11月,在龙舌埔演大戏时,彭湃当众焚烧了自家的田契,将田产统统还给农民,彰显与地主家庭彻底决裂、与私有财产制彻底决裂的决心。这一把火燃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使彭湃成为林农民一样真正的无产者,也让海丰农民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1923年1月1日,彭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海丰总农会,半年内全县农会会员已达20万人,约占当时海丰县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这位从地主阶层杀出的书生,带领广大农民率先揭起了农会大旗。自此之后,农潮突起海陆丰,波及广东全省。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得趣书室

在农民受压迫几千年的黑暗中,彭湃敢为人先举起革命的火把,让农民看到当家作主的一丝光。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后来的大革命中,他兼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领导建立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让农民站起来。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彭湃被捕。在狱中,他仍坚贞不屈,英勇斗争。8月30日,彭湃在上海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33岁。

英雄已去,浩气永存。他的百折不饶让信仰显出光辉,他心系群众让信仰更添重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彭湃的命运始终与中国农民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他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中熠熠生辉,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光彩,在人们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无数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践行、坚守、奋斗,在黑暗中托举起一个新中国。正如彭湃一般,他的百折不饶让信仰显出光辉,他心系群众让信仰更添重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命运始终与中国农民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至今,“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彭湃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海丰县海珠社区基本情况:

汕尾市海丰县海珠社区地处龙津河东岸,与城东镇的名园村委,桥东社区河龙山村委相邻,下辖1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万4千人,辖区内有彭湃故居、得趣书室等著名景点。近年来,社区按照“六好社区”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利用革命遗址众多的有利条件,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助力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社区环境及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