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忠堡大捷彪炳千秋
发布时间:2021.09.29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此时,红二、六军团积极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也就是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牵制国民党军,以策应中央红军突围北上。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来源:中国政府网)。同年5月9日至10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在湖南龙山县召开重要会议,并按照中央指示,制定了三条战略方针:一是暂时不渡长江,仍在原地区争取胜利,省委立足龙山县茨岩塘;二是湘敌较强,取守势,鄂敌较弱,取攻势;三是出其不意,积极向鄂敌进攻,在“反围剿”中掌握主动权。

6月2日,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突破了龙山边界封锁线,进至宣恩的沙道沟和高罗一带。他们在那里停留了7天,一方面继续发动群众“筹粮扩红”。另一方面采取“诱敌出笼”的战术,以便择弱围歼。但敌军异常狡诈,龟缩在县城及周围据点。为了迫使敌军离开堡垒,便于红军在运动中加以歼灭,这时候指挥部就想出了一条“调虎离山”之计。

6月9日夜,红二六军团主力一部深入腹地突然包围宣恩县城,这让坐镇恩施的鄂军总司令徐源泉惊慌失措。宣恩与恩施城仅距45公里,徐源泉害怕宣恩失守,进而危及恩施,更害怕红军向北扩展,威胁长江交通。于是,他急令驻防来凤的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驰援宣恩县城。

张振汉所在部是国民党军的正规部队,号称是蒋介石“近卫军”“王牌”师之一,他们公然叫嚣“来打贺龙”。6月12日凌晨,张振汉在来凤给各部下达增援宣恩的电报。但他们所不知的是,张振汉的回电刚一发出就被红军截获破译。这封电报里边,将增援宣恩的时间、行军路线以及行军序列都写得非常详细。

得知张振汉所率各部将于12日午后进至咸丰县忠堡镇休息,贺龙命令宣恩红军继续佯攻,主力部队则隐蔽集结,迅速赶赴忠堡镇高笋塘村设伏歼灭敌军张振汉部队。

在张振汉发出回电的3个小时后,红二六军团主力分两路向忠堡急进。前卫红四师于当日下午3时赶到忠堡以东的黄莲蓬附近。

就在这时,张振汉右路部队也已经进入忠堡境内,左路部队行至离忠堡数里之远的地方,中路部队进至韭菜园西侧。

为防止国军全部进入忠堡聚集一起,贺龙命令红四师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后卫部队的一个营,并将张振汉直属部队压在构皮岭的山谷中。与此同时,红军抢占了忠堡与构皮岭的高地高笋塘和老鸦关东侧制高点,这样一来,敌军就被分成了三截,在红军的阻击下,几次增援失利,最后被迫停止攻击。

6月14日早晨,总指挥发出冲锋的命令,第三炮是正中敌军指挥部,张振汉的指挥机关瞬间瘫痪。贺龙发起最后攻击,这时候国民党军再也抵挡不住红军的攻势,到下午3时,所围之敌全部被歼,张振汉在构皮岭被生俘。

这一仗,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师,一个旅和一个特务营,并予国军右中两路沉重打击,共歼敌4000余人,俘获1000余人,取得了红军北进鄂西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来这次战役还被编入解放军军史和红二、六军团的典型战例。

忠堡大捷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歼敌最多、损失最小的一次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计划,促成了红二六军团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变。

高笋塘村基本情况:

高笋塘村是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率领红军取得著名忠堡大捷所在地,咸丰县烈士陵园就坐落在高笋塘村境内,是咸丰县红色旅游胜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该村与来凤县阳河村、宣恩县上洞坪村接壤,省道咸来公路横贯其中,处于三县交界处,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9亩,林地面积13799亩,辖8个村民小组,467户、1670人。该村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在种植杨梅300亩的基础上,计划在三年内再种植杨梅200亩。在传统产业上继续保持种植规模,种植烟叶350亩,种植蔬菜400亩。在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