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干群齐心同奋斗,沙丘变良田
发布时间:2021.09.29

50多年前的兰考,风沙肆虐,面对这一难题,焦裕禄焦急万分,几乎踏遍兰考的每寸土地,深入群众,认真研究,寻找治风治沙的良方。

1963年7月,焦裕禄来到张庄村,看见农民魏铎彬手捧黏糊糊的泥土一个劲儿地往坟头上抹,他心里疑惑不解,于是上前讨教,魏铎彬说:“这是俺娘的坟,每年冬春坟头都要被狂风吹开。这不,风太大又把坟头刮没了,所以我用挖出地下的淤泥把坟头封住,再种上草,这样再大的狂风也就刮不动了。”焦裕禄听完深受启发:“一个人一早上能封一个坟。如果人民群众一起行动,采用淤泥盖沙的办法把沙丘封住,栽上树、种上草,岂不是能把这骇人听闻的沙丘变成了良田。”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焦裕禄决定带领干部群众先在张庄搞起了试验,他们用了两天时间封闭了一个30亩的沙丘。取得成功后,在张庄大队进行大面积试验,并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治沙工作。当老百姓听说县委书记有缚住风沙的办法,个个情绪高涨,男女老少一起行动,积极参与治沙工作。同时,焦裕禄还树立了秦寨大队、赵垛楼大队、双杨树大队、韩村生产队四个典型,发挥先进队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张庄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干劲。

历时1个多月,人们终于把17个沙丘、1000多亩地,全部盖上了一层半尺厚的淤土。治理过的土地经过多次7级大风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间,焦裕禄带领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搞特殊化。有一次,焦裕禄和七位县干部在一户农民家吃饭,隔着厨房门,他看到锅里炕着5个锅贴,就赶忙向在场的几个干部比划手势,示意大家每人只吃半个,好给农民兄弟多留几个。后来,焦裕禄又在走访中发现刺槐树易成活,根系发达,浮根多,有很好的固沙作用,而且槐花还能作为食物充饥,于是他带领群众在1000多亩北河滩地栽上了槐树和桐树。

1965年,张庄的风沙基本治住了,农民迎来了治沙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小麦亩产从以前的35斤增加到200斤。看到群众的生活实实在在得到了改善,焦裕禄乐开了花,他说:“不光要让群众吃上窝窝头,还要让大家吃上蒸馍、花卷,几千亩河滩地经过改造,北边种玉米,南边种稻子,还要让大家吃上白米饭。”

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绿色在这里扎下了根,农民不光填饱了肚子,还发展起了副业。如今的张庄良田规整,绿树成荫,产业兴旺,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焦裕禄和张庄百姓并肩战斗的故事,依然有着火一样的热度,“焦桐”“焦林”都寄托着兰考人民对焦书记的深切缅怀。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民不懈拼搏、砥砺前行。


张庄村基本情况:

张庄村,位于兰考县北部,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弯。闫坝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下辖张庄、军李寨、官庄、冯庄4个自然村和1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00余亩。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也是焦裕禄同志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的地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庄村调研指导工作,为张庄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张庄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政策助力、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经济快速发展,村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2016年底胜利实现脱贫。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幸福生活与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