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市,1980年10月设立经济特区,那时只有湖里区的2.5平方公里,多海滩、多山区。邓小平同志1984年2月到厦门视察后,经济特区才扩大至厦门市全岛(包括鼓浪屿)的131平方公里。当时的厦门市基础设施薄弱,岛外地区尤其困难。
1986年的军营村是厦门同安县最穷的一个高海拔村,有700多名村民,种植400多亩茶园。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茶叶,人均年收入只有280元。那个时候军营村基础设施很差,没路没电,按照当时村民的说法,“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从同安县城到军营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开车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村内道路条件更差,村民外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高泉国旧居
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先后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处于边远山区的军营村也开始迎来命运改变的春天。
时任军营村村主任的高泉国回忆:“习副市长第一次来的时候,村里只有一条1.6米宽的土路,车开不进来,就停在村口的小拱桥边,步行进来。习副市长见到我后,第一句话就问:你们这里最穷的有几户?我回答:有两三户。接着他就挨家挨户地去拜访。看完贫困户,就来到我家。我是农民技术员出身,在当时算是村里条件比较不错的,家里也只有一张床,一个圆桌,两个凳子。”
“习副市长看到我们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后,要求村里多种茶、多种果,发展第三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当时我们也不懂应该种什么果树,他就建议我们种一些柿子,还联系县水土办提供了一批广西无籽柿树苗,并指示县农办解决了3万元扶贫资金。在习副市长亲自倡导下,村民们开始上山开垦、整理土地,种植了大概200亩广西无籽柿,并用那笔扶贫资金修建了管理房。后来我才知道,广西无籽柿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柿子品种。现在这片柿子林还在,有些到了树龄,我们就再补种一些,一定会把这一片珍贵的柿子林保存下去。”
1986年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种植的柿子林,在1997年又成为了影响军营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1997年,习副市长已经是福建省委副书记,同安也已经撤县改区。我担任军营村村委会主任,习书记来访时,我负责向他介绍村里的情况。”时任军营村村主任的高泉阳说,“我记得,习书记来那天刚下过雨,从同安城区到我们村的道路还是坑坑洼洼,下过雨之后变得泥泞不堪,习书记乘坐的汽车陷到了泥里。刚好我们有些村民经过,习书记就下车,同村民们一起把车从泥坑中推了出来。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心里特别感动。
习书记个子很高,穿着一件浅灰色短袖衫,我都得抬着头跟他讲话。他下车简单交谈了几句,就急着要去村民家里走访。走访中,他仔细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关切地询问大家温饱有没有解决,合作医疗方不方便。
在村部二楼,我们把4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当会议桌,又找来几把椅子,习书记就在那里跟我们几个村干部、党员,还有几个村民代表座谈起来。座谈中,习书记主要了解村里农业、林业以及整个村里的基本情况。我汇报说,1986年他来的时候,军营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大概在500亩左右,到了1997年已经有2800多亩,翻了5倍。他听了之后,觉得军营村发展很不错,非常高兴,还给我们提了要求:就是要绿化造林,保护生态,让我们多种茶、多种果,大力发展农业和林业。
习书记第二次来到军营村,还问起当年那片柿子林长得怎么样。我就实事求是地说,那片柿子林刚好到了合适的树龄,长势很好。没想到他兴致很高,说那咱们去看一下。我们就陪同他步行2公里多,来到那片柿子林。刚开始,他看到山里种着茶、山坡上种着柿子,很高兴,可后来看着看着就有点不太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除了茶园和柿子林,其他的山头全都光秃秃的。站在柿子林边上,他说:“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上戴帽,山下开发’。”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当年军营村的柿子林已经和村民后续套种的茶园融为一体,军营村也在厦门市委和同安区委支持下,利用村里的小学空置教室设立了高山党校教学点,利用闲置空地修建了初心使命馆,成为省市区三级党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被列入省市区三级的党史学习参观点。1986年在习近平同志指导和支持下种植的柿子林,也和初心使命馆以及军营村、白交祠村的其他旧址一起纳入党校的“高山初心之路”教学动线,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登攀高山、重走初心之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山上戴帽 山下开发”这一经验做法,在保持绿色生态发展的同时,引导当地村民种树种果勤奋劳作,让山村变花园,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典范。
军营村基本情况:
军营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距离厦门市区60公里。在厦门第二高峰状元尖脚下,平均海拔900多米,素有“高山村”之称。全村山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450亩,茶园6500多亩,公益林面积4100亩。村内主导产业是茶叶种植加工、特色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改革开放以来,军营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下,以习近平同志1986年和1997年亲临村庄调研时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开发”“既要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等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导,依托生态资源和高山党校红色主题教育,引入厦门国企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
村容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