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冬天,淮海平原上已经铺满了厚厚的积雪,大运河西岸的宿迁县,一支907辆小车组成的运粮队出发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个子不高,脸色黝黑,身材瘦小的姑娘,她穿着一件红棉袄,推着一辆插着小红旗的独轮车,在队伍中尤其的显眼。
这个姑娘叫朱永兰,1931年,她出生在江苏宿迁的一户农民家庭,在她7岁那年,母亲被日军残忍杀害,年幼的她与父亲相依为命。解放战争爆发以后,朱永兰积极投身支援前线的工作,16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的身份,使得她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特等功臣唐和恩支前路线图
有一天,正在家里做军鞋的朱永兰听说村里要组织运输队到淮海前线去,她赶紧跑去报名,村长见她来了,笑说:“妹子,支援前线路途遥远又危险,你一个女娃娃,不方便呀!你还是留在村里指挥妇女做军鞋吧。”朱永兰听到这话,生气地说:“女人咋了,支前还分男女?俺跟您保证,绝不拖大家的后腿。”村长说不过她,只好同意让她参加,就这样,朱永兰成为了支前队伍中唯一的女性,而且还当上了宿迁大兴区支前运输队的中队长。
接到任务后,朱永兰带着小车队出发了,她们冒着风雪严寒,踏着泥泞的小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有一次,朱永兰连续发了好几天的高烧,队友们看着她苍白的脸,实在心疼:“队长,你生病了,咱没有药,这一天下来你就啃了半块高粱饼,要不,我从麻袋里给你掏几粒米嚼嚼!”“你胡说,”还没等他说完,朱永兰就生气了“这些米是给前线子弟兵的,一把米就是一分战斗力,我作为共产党员,怎么能偷吃军粮呢!我这点小毛病不算啥,前方的战士不也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跟敌人战斗嘛!”话音刚落,她就转身推着小车上路了。
夜色渐渐降临,天上却下起了大雪,乡间泥泞的小路,车子一动就压出一条深沟,大伙都走的很吃力。突然,走在最前面的——朱永兰的小车停住了,队友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她一脚陷进了冰窟窿,连人带车都栽进了泥坑里。队友们赶忙把她从坑里拉出来,可朱永兰还顾不得擦掉身上的泥巴,就对她身边的队友说:“快快快,找根树枝插在这里,给后面的车子做个记号,免得他们再摔跟头。”当后面的车队绕过树枝走到这里时,她早已消失在了茫茫的风雪中……
朱永兰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淮海战役前后3个月的送粮运输中,她曾亲自推车拉车,连续七昼夜转运粮食,仅是草鞋就跑坏了4双。寒冬腊月,白雪皑皑,一个柔弱的女子,和男人一起并肩战斗。荆棘和野刺刮在她身上,她没有退缩;棉裤刮烂了,她就穿着一条单裤;鞋子磨破了,她就光着脚走完了四百里的风雪淤泥荡。
支前民工将粮食送往前线
陈毅曾不经意间看到了支前队伍里的朱永兰,赶紧把她叫了出来,走近以后才发现,她那双被冻的麻木的脚,已经红肿的像个大萝卜。陈毅叫来了身边的通讯员,问道:“你们有哪个脚小的,快找两双鞋子给她。”当得知朱永兰还不到18岁时,陈毅竖起了大拇指:“想不到我们的队伍里还有个女英雄,你是了不起的巾帼英雄啊!”
淮海战役中,动员的小推车就有88万辆,在88万辆小车的背后,是543万翻了身的农民,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扁担,抬着担架,跟在解放军的身后踊跃支前。自己吃着红辣椒、红萝卜咸菜,红高粱饼子,车上推着的却是大米和白面。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懂得是谁让他们翻了身,谁让他们吃饱饭,谁让他们不再卖儿卖女受人欺。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无以回报,唯有推着这辆小推车,把源源不断的物资送到前线。推着历史的车轮,跟着共产党奋勇向前!
73年前,一道道车辙在广阔的淮海大地刻画出民心所向,一辆辆小车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73年后,初心不改,血脉赓续,小推车昭示的真理闪耀寰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情况:
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于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3年5月,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扩建工程,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淮海战役纪念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半径25米、高28米的全景画馆位于其中心。馆内陈展面积1.2万平方米,共分序言、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等6部分内容,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近3000件,复原场景9个,展线1470米。全景画《淮海战役》画布长150米,高20米,以战役3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淮海战役的生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