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末,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几十座孤儿院的孤儿因为缺乏粮食面临着夭亡和疾病的威胁,仅仅3个月的时间,上海福利院有弃婴5277人入院,最多的一天收容109人。
1959年12月底,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的乌兰夫在北京开会期间见到了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救济上海等几座城市孤儿的问题,康克清同志说,希望能从牧区调拨奶粉,支援江南各地的福利院。乌兰夫陷入了沉思。奶粉只能救一时之急,以后孩子怎么办?而黄浦江边的危急情势,大量婴儿和幼童面临夭亡的危险。时间不等人,乌兰夫召开会议,决定把这些南方孤儿接到内蒙古大草原,让牧民抚养。
于是,一列列火车从黄浦江出发,穿过江南水乡,掠过平原山川,跨长江、过黄河,奔向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三千个孱弱的生命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三千双惊恐的眼睛看到了慈爱的笑脸。
孤儿陆续到达内蒙古后,乌兰夫提出了“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要求,还让政治水平好,思想觉悟高的牧民家庭来领养这些孤儿,为这些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姑娘,名字叫都贵玛。1961年,她被分配到内蒙古四子王旗临时建立的保育院工作,一下子成了28个孩子的额吉。他们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也仅仅5岁,需要在保育院调理好身体之后才能被牧民们领养。年轻的都贵玛在一位助手的帮助下要照顾这些体弱多病的婴幼儿,让他们慢慢适应北方的寒冷、牧家的饮食,向党和国家履行“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
“孩子们,吃饭啦。”
“你是谁?这是哪儿?我害怕……”
“我是额吉。乖宝宝,不害怕,这里是大草原,这里可好啦,额吉喜欢你。”
“额吉是什么?”
“额吉是妈妈。你们都是额吉的宝宝!”
那时候,有个两岁小男孩,只有躺在都贵玛怀里才能安静入睡。他会撒娇喊“妈妈”,总要跟“妈妈”一起睡。从小失去母亲的都贵玛,理解孩子对母亲怀抱的渴望。每晚,都贵玛都会抚摸着他的头,哄他入睡。
“我7岁失去父母,对这些孤儿有着特殊的感情。”看着这些来自遥远地方的可怜孩子,都贵玛立志为他们打造草原上的第一个温暖的家。为此,这个未婚姑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给28个婴幼儿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教蒙古语、照顾饮食起居……都贵玛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睡不上一个整觉。孩子生病时,她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被饿狼围堵吃掉的危险,深夜一人骑马奔波几十里去找医生。
“我从小就受过疾苦,亲身体会过孤儿的苦难,所以我不能放弃。”在都贵玛的悉心照料下,28名来自上海的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称得上是奇迹。超越民族、博大的母爱,给了都贵玛无比的勇气和力量,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汶川地震后,她主动联系嘎查党支部交纳3000元的“特殊党费”;得知当地一所小学有50多名贫困学生,她拿出5000元帮他们交纳相关费用;她是当地边防派出所的“编外”教导员,每年都为边防官兵讲政治教育课。
“我这辈子做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了我荣誉,我非常荣幸。人的一生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都贵玛说。
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和她28个孩子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流传。她的名字在歌声中传扬,她的故事在荧幕上重现,她的善行被写进书中,她被人们称为草原最美的额吉。前不久,这位博爱行善的蒙古族老人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的身上,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大爱,体现着民族团结的精神。
脑木更苏木基本情况:
脑木更苏木——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地处四子王旗正北部,东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图格木苏木毗邻,南与白音朝克图镇、查干补力格苏木相连,西南与红格尔苏木接壤,北与江岸苏木为邻。脑木更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萤石,有629.5万亩天然草场,林地3.5万亩,其中胡杨林500亩。境内现有野生动物5种,野生植物23种。脑木更苏木以畜牧业为主,名优特农产品有杜蒙羊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戈壁羊肉。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乌兰希热嘎查,都贵玛(中)和女儿查干朝鲁(左)在她们居住的蒙古包前合影(都贵玛提供);
下图为:2018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76岁的都贵玛(右)和女儿查干朝鲁(左)在自家楼下合影(新华社记者邹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