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建厂房,可是一件新鲜事。在此之前,各部队的修械所都是利用当地的庙宇和老百姓的住房来开展工作。就连规模较大的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也是建在一所大庙里。
在黄崖洞盖厂房建工厂,对八路军来说可是“闺女初嫁头一回”,也是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意味着八路军正规的兵工厂即将诞生,标志着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根本转折。从首长到战士到工人,大家兴致很高,劲头很足。
1939年8月,在兵工厂建设最紧要的关头,朱德总司令来到黄崖洞兵工厂建设现场,视察指导工作。朱总司令对兵工厂的领导说:“现在大敌当前,作战紧急,枪弹是我们的命根子,这唯一的大型兵工厂,可以说是我们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工厂建的越快,部队战士就越能早日得到杀敌的武器”。朱总司令的指示传达后,“掌上明珠”一说传播开来,士气大受鼓舞。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群峰壁立的黄崖洞地区多见石头少见土,砖瓦材料奇缺,如何把厂房修盖起来?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建厂初期,根据左权副参谋长的总体布局和设计要求,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鹏和总工程师陈志坚带相关设计人员来这里,经过丈量确定了厂区空间布局和厂房结构。原定车间厂房窗台以下用石头垒墙,窗台以上是砖木结构,屋顶用灰灰瓦。兵工厂所在森林茂密,盖房子用的木材很好解决。但当地山高石头多,泥土缺乏,能烧制砖瓦的粘土很不容易找到。像考验大家的意志与办法一样,恰巧那年的夏秋,又遭遇多年不遇的连阴天,一连下了48天大雨,即使有烧制砖瓦的原料,这样的阴雨天气也根本无法烧制。时间不等人,砖瓦是用不上了,怎么办呢?
受当地山民“石头屋”启发,军工部和兵工厂的同志们决定调整原来的方案,用石头替代砖瓦,用石头垒墙,用红石板作瓦盖顶,利用当地丰富的石头资源解决建筑原材料问题。
要把山里这些七匾八棱的石头砌成墙,可不像用砖砌一样容易。垒墙之前,要先对这些大大小小不规则的石头进行粗加工,用锤子敲掉多余的部分,加工成或方或长有一定的“形状”。盖房顶的红石板更难获得。在当地石英砂岩的断崖面上,可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岩石层理十分清晰,层层岩石均匀地上下叠在一起,像一页页书页。很早以前,当地村民利用这种岩石分层、平整、坚硬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工具,从岩体的上部开始,一层一层地把分层的石片撬、掀起来,再加工成一片片的石板,当地老百姓叫“起石板”。
从1939年5月动工,不到半年,一栋栋容纳动力机工、钳工、木工、锻工、组建等5个独立工部的约6000平方米的石头厂房沿山谷建起。其中机工房2000平米左右,最大的钳工房有1000余平方米,二层结构,楼下生产,楼上住宿,一举两得,坚固结实又实用。虽然房子的二层很矮,一不小心就会碰着脑袋。但毕竟是两层。大家高兴地说:“在深山里住楼房,真有点大城市的味道”。除工房外,黄崖洞兵工厂还陆续建起了职工宿舍、食堂、俱乐部及其他生活设施。
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机器安装到位,太行山老根据地最早的兵工厂诞生了。
黄崖洞兵工厂的诞生标志着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根本转折。激励着当代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崖洞兵工厂基本情况: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崖底镇下赤裕村西北的深山之中,是抗战时期华北敌后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研发出我军第一种制式步枪——“八一”式步枪,八路军第一种自产“掷弹筒”等,为人民军工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员。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1941年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被中央军委评价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
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