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是革命老区,素有“红色安平”之称。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冀中抗日根据地在这里创建,留下了爱党卫国团结抗战的红色华章。98年前,在中国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率先把红色的种子播种在了农村广袤的大地上,让中国农村的第一面党旗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高高飘扬,他就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者——弓仲韬。
河北台城特支
信仰如山,回乡革命。弓仲韬,1886年出生于直隶省安平县台城村。弓家世业耕读、为学笃敬,是安平县的名门望族,乡村里的书香门第。弓仲韬受家风熏陶,年少读书时就忧国忧民,立志为国进取。1911年,弓仲韬抱定“深研法政以期救国图强”的理想,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1911年至1912年,北洋法政学堂师生成立北洋法政学会,通过出版《言治》杂志和编译书籍传播政治主张,高年级的李大钊为学会编辑部部长,弓仲韬,思想活跃、意气风发,入学即成为学会的一期会员,二人自此相识。李大钊的政论文章和大家风范,以及其“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壮志雄心对弓仲韬日后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
1923年,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的弓仲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受李大钊派遣,毅然决然地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农村进行革命活动。实践出真知,弓仲韬回乡革命的实践探索,使李大钊对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考从理论层面转变为实践。
弓仲韬回到台城后,面对家人的反对与质疑,他不为所动,卖掉田地,筹集资金,开办平民夜校。他心中清楚,夜校办起来,自己就有了阵地,就可以对乡亲们进行革命启蒙教育,让心如枯井的他们重燃希望之火,唤醒他们反对剥削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抗争意识。
他腾出自家院里放农具的三间东屋,购置了桌凳和教具,奋战了多个昼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平民千字文》,从人、口、手,水、火、土讲起,并由浅入深,结合实例,宣传革命道理。例如,在学习“手脚”时,他就说到,世上人人都有手和脚,可是穷人们的手脚一年到头三百六十天忙活不停,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过苦日子,那些地主财东,有手不干一点活,有脚还要骑马坐轿,吃鸡鸭鱼肉,穿绫罗绸缎,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为了加深理解,他还出了一个字谜让大家来猜,“头戴绫罗宝盖,底下八字分开,见人躬身施礼,家里少米无柴”,有人抓耳挠腮,有人苦思冥想,此时,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大声说:“这是个穷人的‘窮’字!”此人便是弓凤洲。弓仲韬又讲到,我们不光要认识这个字,还要弄清这个“穷”到底是怎么来的。这“绫罗宝盖”不就是官府吗,穷人不光一无所有,还得“见人躬身、逢人施礼”,这官府老欺负着咱们,咱平头百姓能有好日子过吗?接下来他又讲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中国的现状,列强和军阀们的暴行等等,使学员们茅塞顿开。弄清了这穷是怎么来的,咱们该怎么办呢?教室里刚还议论纷纷,这一问,立马安静了,把大家给问住了。这时候,弓凤洲说了:人家官府势力大,外国洋大人也厉害,咱们干不过他们啊!弓仲韬说:一个人两个人是干不过,要是咱们所有的穷苦人都挺起腰杆子,都发动起来,那会是什么样呢?通过“平民夜校”,弓仲韬慢慢启发了农民的觉悟,宣传了党的主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创办平民夜校,这对建党初期在农村地区团结群众、开展宣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支撑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星星之火,燎原冀中。弓仲韬以夜校为阵地,对穷苦大众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向共产党靠拢,并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他先后发展了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建立农村党组织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1923年8月的一个深夜,在平民夜校里,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织召开了台城村共产党员会议,弓仲韬压低声音说:“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李大钊同志的指示,再结合我们台城村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党支部,壮大党在农村的力量。”三人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推选弓仲韬为特别党支部书记,弓凤洲为组织委员,弓成山担任宣传委员,支部设在弓仲韬的家中。因为直隶省和安平县尚未成立党的组织机构,支部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的领导,所以也称台城特别党支部。
台城特支是全国创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开创了中国农村党建史的先河。这一革命火种对中国北方农村早期党组织的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台城特支的领导下,广大贫雇农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发起了增资增薪等一系列斗争,在全县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北关高小支部、敬思村支部相继建立,到1924年8月,安平县已有中共党员20名,成立了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委。至此,由李大钊同志亲自组织,经弓仲韬等人亲手发展的革命力量汇集到一起,星星之火开始在冀中大地蔓延扩大。
台城村基本情况:
台城村位于衡水市安平县城西南3公里处,东连大广高速,南接石黄高速,省道231 贯穿南北,省道302 贯穿东西,国道G338临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优势明显。台城村占地800亩,耕地3850亩,现有630户,2360人。台城村的经济主要依靠丝网产业和传统农业。近年来,台城村深挖“台城精神”,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为依托,谋划建设了平民夜校、老毛巾厂、支部书记大讲堂等陈列室和文旅业态,打造了集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文旅综合体---星火台城红色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研学游、农业观光游,已成为台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