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山水江南,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浙江余村热闹非凡,一座座农家住宅错落有致,熙熙攘攘的游客穿行其间,感受着生态旅游的别样趣味。村口矗立着一座石碑,在暖阳的映衬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红色字样异常醒目。
行遍江南清丽地,美丽乡村入画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美”活动近日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大竹园村、小瘾·半日村等地,来自马尔代夫、南苏丹、刚果(金)、摩洛哥、坦桑尼亚、伊拉克、赤道几内亚共7个国家的8位驻华外交官参加活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浙江,当地人们对绿水青山的精耕细作随处可见,地处天目山中国大竹海碧波荡漾之中的余村,便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构成的田园乡村,也是“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典型代表。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曾因开采石矿,山体满目疮痍,长年烟尘漫天,溪水污浊不堪,乡村振兴之路曾经走得艰难而迷茫。200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多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美丽浙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一个山川秀丽、景美人和的全域大花园,正成为映射未来中国样貌的鲜活样板。
“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在余村,一家名叫“两山文创阁”的主题民宿引人注目。80后葛军是这家文创阁的民宿主。2018年,回村创业的他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回想起家乡近年来的变化,他感慨地说:“如果用画来形容家乡的话,现在的余村已从黑白素描变成了一幅亮色水彩画,山清水秀、竹海连绵、远山青翠,近水碧蓝的景象无不展现出余村最美的风采。”
如今,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绿水青山成了余村村民的“幸福靠山”。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村探索发展集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低碳、主客共享的绿色旅游,走出一条生态绿、环境绿、产业结构绿、共富底色绿的成熟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余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最佳旅游乡村”。
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乡村俯拾皆是。同在安吉的大竹园村,竹、田、水环抱交融,白墙黛瓦与田园相映成趣,浙北田园式新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尽情展现着村庄原有的肌理。近年来,大竹园村依托茂密的竹林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突出“家文化”特色主题,打造了一个集生态观光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型美丽乡村。
“石临溪坐”的民宿、精美的庭院、简约又别出心裁的客房令驻华外交官一行惊叹不已。大竹园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把村集体的15栋房子作为第一个载体,包装好以后对外招商,一年时间,村集体的15栋房子全部用于民宿经营。一年后,很多村民也加入进来,截至目前,村里已有36家民宿开业。“接下来,我们计划把这一经营模式向周边自然村辐射,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好生态成为金名片。在横山坞村,“田头有活干、村里有班上、家门口有钱赚”成为现实。2022年,横山坞村接待游客61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1.08亿元,村经营性收入达7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5万元,一幅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徐徐展开。
“200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青年成家难、村民收入低、集体负债多的典型贫困村。”横山坞村相关负责人说,紧抓“千万工程”机遇,横山坞村开启了村庄整治大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村落,吸引大批年轻人来此创业,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网红地”的蝶变。
“幸福就在绿水青山间。”南苏丹驻华大使馆公使约书亚·马亚表示,浙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走出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这对非洲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科学的共富机制,形成高效工作合力?“小瘾·半日村”的运营模式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小瘾·半日村”以“专业公司+街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民宿集群村落。在这里,10.72万平方米土地上打造了19家民宿,图书馆、咖啡甜品店、乡村酒吧、个性小店、艺术家工作室等业态一应俱全。
“青山绿水,环境清幽,这里就是中国人说的‘江南’吧。”第一次来湖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米森加不住地感叹,期待与中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强合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余村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上演,为世界各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