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探索镇村混合所有制 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旅游扶贫案例
发布时间:2021.11.12

一、基本情况

螺洞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东部,原属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下辖3个自然村,共10.6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17户1805人。2015年以前,螺洞村内自然资源优越但人烟稀少,因地处偏远山区,教育、卫生、交通等资源发展严重不平衡,全村65%以上的外出人口,留下老弱妇孺与青山绿水相伴,主要依靠种植青梅增收。

2015年,水唇镇党委政府决定以螺洞村的山地梅树种植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业。2015年11月成立了汕尾市首家村级股份制公司,全体村民(农户)以土地、梅园、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探索镇村共同建设的混合所有制,共同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构建利益共同体,取得了发动群众发展与发掘本地优秀自然资源“双赢”结局。

2017年7月,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批准陆河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而螺洞村是全县15个试点行政村之一,借助农综改系列改革政策,乡村旅游搭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螺洞村也迎来了改革巨变。历时两年,螺洞从以往无人问津的野山鸡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金凤凰。现如今的螺洞,全村是景区、处处是风景、户户住新房、人人享小康。螺洞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螺洞世外梅园所在地,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蜜蜂特色村庄、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十佳最美果园、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汕尾十大休闲基地等多项称号。

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制公司。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探索新业态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乡村“四变”模式。公司是以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体验为主的景区,以乡村发展为主线打造,带动种植业、养殖业、服务行业等拉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4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到螺洞调研时,对螺洞村以全体村民参股的方式组织村民脱贫攻坚、共同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4月29日,广东省脱贫攻坚现场会在螺洞召开,省委常委叶贞琴主持会议,与会各市、县领导对螺洞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点赞。

近年来,该公司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要求,开拓创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去。经过干群的不懈努力与奋斗,螺洞村从曾经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变身成为今日名扬国内的世外梅园,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奔小康中探索了新路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紧抓乡村旅游,实现提前脱贫

2015年,水唇镇委、镇政府决定以螺洞梅园为重点,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经过数年的精心打造,螺洞世外梅园初具规模,先后获得“国家AAA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蜜蜂特色村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十佳最美果园”等荣誉称号。农民通过资产资源入股发展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四年来公司累计发放分红240多万元。同时旅游带动的民宿发展、蜂蜜售卖等也给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拓宽“旅游+”模式,提升世外梅园品牌影响力

不断拓宽“旅游+”模式,积极探索“旅游+青梅采摘体验”“旅游+手工传统长寿面线制作体验”“旅游+擂茶制作”“旅游+螺洞木偶传承”等多种新业态,螺洞世外梅园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17年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陆河,螺洞世外梅园作为录制现场,“花泉林歌”的形象走进中国万千百姓家;同年,《老广的味道》走进螺洞将陆河擂茶的美味带向世界;2018年中国好歌声第三季,全国城市海选陆河赛区在螺洞举行,“优雅陆河,醉美螺洞”的美好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2019年广东电视台《社会纵横》栏目播出《贫困村漫山梅花成旅游热点,蜂文化助村民脱贫》引起强烈反响。螺洞世外梅园已然成为水唇乃至陆河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三、主要做法

(一)“三股”共享,股份模式为村民带来效益

水唇螺洞积极探索实施“镇府+村委+企业+农户”的股份制发展模式,成立了汕尾市第一家村级股份制公司。股份公司股权由村民、镇村、公司三方共享,全体村民(农户),以土地、梅园、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盈亏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村民以螺洞景区建设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决策、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同时保证每年享有不低于8%入股股金分红回报率,极大地激发了村民自我发展的强大愿望,外出人士与本地村民形成发展合力,一同开发乡村旅游,效果显著。现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楹联长廊、溪心公园、玻璃栈道等旅游景点建设,并且完善了3个停车场、9座景区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已有12家农家乐、9家民宿,可同时容纳2000多辆旅游车。螺洞乡村旅游股份制发展模式实施以来,公司作为旅游开发的实施主体,能主动担当,大胆作为。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四年来螺洞股份公司累计发放分红240多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0元。

(二)深化改革,创新农村股份制形式

陆河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而螺洞村是全县15个试点行政村之一。借助农综改系列政策,在股份公司发展的基础上,螺洞村继续深化改革方式,以土地股份合作为突破口,成立螺洞旱水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的转变,合理保护和开发农村土地,达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目前已签订了40亩土地流转合同,达成流转意向拟签订合同约10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逐步得到农民认可并发挥实效。按照传统耕作模式,农民每亩地年收入约为300元至500元,土地流转出去后,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以上,比原来收入增长2倍,仅土地流转改革这一项,受益农户40户75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33元,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合作社以村民“自愿互利”为基础,联结了大多数村民的共同利益,形成一个互惠、稳定的一体化共生系统,加上其熟人社会的组成属性,使得旅游开发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在农村股份制的影响下,螺洞村仅用1个月的时间便成功流转20亩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最短时间完成土地平整及规划设计,并整合50万元改革资金完成了景区溪心公园、梅园小径景点建设,并于2018年梅花节投入运营。

农民要富,贫困人口首先要脱贫,统筹螺洞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产业园区、镇属企业、世外梅园景区等,并按年8%的比例获取分红,贫困户尝到了甜头,致富奔康意愿更加高涨。同时,螺洞村依托丰富的蜜粉资源,成立养蜂合作社,引导全村13户贫困户(63人)将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开发绿色蜂蜜系列产品,帮扶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康,去年一年仅售卖蜂蜜这一项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约100万元的收入,2017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原人均收入为4020元)以上,率先完成三年脱贫总目标。

(三)辐射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增收

近年来,螺洞村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战略,利用农村股份制优势大力发展梅花旅游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开发旅游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螺洞世外梅园景区的快速发展,迅速掀起乡村旅游热,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并激发了外出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过去的一年,螺洞村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目前螺洞已有大小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辐射带动行业遍地开花。今年螺洞梅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达上万人次,通过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土特产销售、体验项目等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60万元,同比增长14.2%。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经验启示

1.探索混合所有制,四变改革是发展的关键

螺洞世外梅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四变改革”,通过资产资源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盈亏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村民成为景区建设的主人,一扫发展的各种阻力障碍,同时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人民参与热情高涨。

2.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是基础

螺洞村坐拥有上万亩梅园,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每逢大寒前后,上万亩梅花争妍怒放,清香飘远,煞是壮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拥有丰富“梅”资源的螺洞紧抓游客“踏雪寻梅”的契机,以梅为介,大力开发梅资源,做大、做精乡村旅游品牌。

3.脱虚向实,注重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螺洞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开发旅游景点之初就注重依山而建,依势而造,尽可能保留住原生态面貌。同时不断发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洞木偶戏、传统手工长寿面等,在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传承传统文化。螺洞世外梅园的发展不但让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当地村民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已然在螺洞落地生根。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初具规模。

(二)未来展望

下一步,螺洞公司将继续不忘初心,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特色旅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重点探索实施田园综合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发展特色旅游,通过深加工、精包装、广宣传,把青梅产品推介出去,让青梅真正成为“致富果”;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螺洞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