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马庄村隶属于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地处徐州市北郊25公里处,西邻104国道7公里,京福高速3公里,东靠徐贾快速通道,南濒京杭大运河2.5公里,距徐州高铁站18公里,观音机场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人口2863人,党员120名,耕地3100亩。建档立卡户13户,合计29人,均已脱贫。马庄村新一届“两委”成员共计7人,其中党委成员5人,村委会成员3人。
贾汪区委区政府十几年来不懈努力,大抓生态转型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马庄村也由过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完美蝶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乡村旅游,生活富裕
马庄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12日视察时的指示精神,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方面,加快生态转型,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环境美、管理佳、民风淳”的振兴之路。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文创、旅游、都市城郊农业”三大产业集中发力。利用马庄经济合作组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全村年均生产总值达到2.02亿元,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404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万元,马庄香包年产值800余万元,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新提升。202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50万人次,马庄村迎接各级观摩团434个,召开市级以上现场会、现场活动13次,累计接待考察团、观光团、旅行团340余批次,接待收入近40万元,提供旅游就业岗位80余个,马庄品牌更加响亮。
(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多年来,马庄村在强化基层党建的同时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充分尊重保障村庄发展,不断提升基层民主治理水平。近年来,马庄村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以党建为引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四位一体”的社会善治马庄模式,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马庄新路径。2018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治理,对全村整体环境、村民的庭院以及户厕进行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村庄公共空间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对村庄河塘、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村庄农户房屋外立面整治60000余平方;树木清理13万棵;铺打柏油路面11000余平方米;河塘清淤5.7公里;花坛、绿化2000余平方米;电路入地1000余米;出动机械200余台次,出动人工2000余人次,整体村容环境较好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除人居环境整治之外,结合厕所革命,号召村民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实行“家庭档案管理制度”,年底对“最美庭院”进行表彰。2020年7月,成功协助举办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胡春华副总理来马庄村视察。
(三)文化繁荣,乡风文明
坚定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农民乐团、“非遗”手工香包以及良好婆媳关系,成为闻名遐迩的马庄“三宝”。马庄农民乐团和民俗文化表演团,先后实现了“跨江进京、漂洋过海”的目标,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新时期农民的风采。持续开展升旗仪式、周末舞会、农民运动会、互助共享、重阳敬老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全村文明家庭达到700余户,占全村家庭的86%。同时,依托贾汪区马庄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以马庄振兴学堂为阵地,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研究活动,搭建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实践交流新平台。
(四)美丽乡村,魅力彰显
目前村内近万平方米民俗文化广场,仿古建筑农家乐以及中草药试验田、环村水系、采摘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已自然融入潘安湖主景区。建设“香包文化大院”、“马庄文化大集”“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以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研学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模范样板。
马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国家级荣誉50余项,“江苏省文明村”“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省级荣誉100余项。
三、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在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文化立村、旅游惠民,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马庄文化”和“马庄现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和赞扬。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基层视察来到马庄村,对马庄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态转型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为马庄村乡村振兴发展指明航向,提出殷切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领头雁
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自总书记视察以来,马庄村党委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常态化召开党委会,将党建与文化、旅游、富民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不断深化“一强三带”工作法内涵。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模式,先后到四川战旗村、陕西袁家村等名村考察学习,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细化工作人员分工,整合8个办公室抓工作落实,对于“党建+文化、党建+旅游”等重点工作做到一天一晨会、一周一调度,交流碰撞不同意见和思想。建立党委统筹管理机制和党员干部包挂机制,实施“十必联”群众工作法,设置“干部责任区”、“党员示范点”,面向全体村民每月开展“党员干部户户到”活动,为村民解决了民生实事,进一步增强了村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旅游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文化带动,激发脱贫源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是马庄村的名片。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马庄村坚持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传播先进文化,贴近农民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切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探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2018年,贾汪区成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之一,马庄村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马庄“3个30年”,创新开展“看变化、话发展”“四前一后宣讲”活动,在文化活动中宣传群众、引领群众、凝聚群众。开展“道德讲堂”宣讲、“互助共享”志愿服务等活动,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生动的道德实践,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更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建强马庄乐团,结合马庄文化大集,建设占地13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0人的民俗表演艺术大厅(农民乐团演出基地),邀请10余名音乐、舞蹈、编导专业名师,以“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排演《十指连心》《真旺真旺》等20个优质节目,打造特色演艺产品,提振全村干部群众脱贫摘帽的坚定信心,为群众送上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
(三)坚持产业提升,文旅发展走前列
以香包为核心,坚定不移抓产业提升,统筹谋划好“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两篇文章。培育电商人才,利用淘宝等电商平台畅通线上销售渠道,扩大马庄香包影响力,打破香包线下销售渠道单一的局面。与上海“米瓦”设计公司进行对接,合作开发了手包、书签、手提袋等一系列具有马庄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功能性香包,擦亮马庄香包作为“伴手礼”的品牌形象,真正把总书记“捧捧场”的小香包做成了大产业。以旅游商品带动马庄村的游客参观量。同时,按照马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施100亩中草药试验田项目,实现了香包原材料本土种植。未来将加快争取“马庄香包”地理标志产品资质,进一步延伸香包产业链条,实现香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项目为王,旅游富民促兴旺
以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主线,围绕壮大特色乡村产业、做优宜居宜业乡村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建设,向“文创、旅游、都市城郊农业”三大产业集中发力,编排马庄文化大集、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等18项重点工程和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形成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体,打造全国旅游名村。进一步扩大马庄香包和农民乐团的影响力,从“文创产品、创意体验、形象传播”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的马庄品牌。
抓好AAA品牌创建,加快马庄文化大集工程进度,建设集“商业+文化+生活+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展示新窗口,目前一期工程建筑主体已封顶,春节前将完成装修。“1921贾汪红街”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年底开始运营。项目建成后,将依托马庄的红色旅游资源,与潘安湖风景区、潘安水镇形成“三位一体”管理运营模式,打造一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在淮海经济区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线路。同时,丰富“红色教育”“研学”“素质拓展”等文旅、农旅项目,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名村。
结合马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建设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马壮壮陌上田园综合体。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生态试点项目,高标准建好千亩真旺桃园,大力发展生态循环观光农业,实现农业采摘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吸引人才下乡、引导能人返乡、助力资本兴乡,实现要素回归,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马庄村华丽蜕变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一是生态转型发展。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的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马庄村和潘安湖区域经过生态治理和景观再造,形成7000多亩开阔水面,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誉为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典范和标杆。二是周边景区联动。马庄村全力打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与恒大集团合作托管的潘安湖景区联动,合作营销,共享客源,恒大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实现潘安湖片区营销一盘棋。三是深化项目建设。以“文创、旅游、都市城郊农业”三大产业为抓手,对接服务好入驻马庄的项目,加快项目落地进度,为马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格局,规划成立马庄文旅集团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促进群众增收,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未来,马庄村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旅游富民工作思路和相关专家论证,利用自身的独特文化资源,在补缺补短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旅游示范户、民宿达标户发展旅游配套设施。通过建设农家乐、民宿、香包一条街,完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独具特色香包风情小镇,引领乡土人员创业、就业,实现集体增收和旅游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