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基本情况
阿尔山市白狼林俗村原名三道沟,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有猎民在这里居住,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林区开发建设者最早的定居地,到目前仍然保留有五、六、七十年代林业工人的住房。曾经的林俗村是自治区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77人,已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成果显著。目前林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一万余元。该村落距离阿尔山市34公里,国铁白阿线和省道S203线在村东面穿过。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林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林俗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春来林俗村远离都市喧嚣,观满山遍野的杜鹃,品山野佳肴堪称塞外桃园;盛夏自有清凉,满眼苍翠、百花争艳,可谓避暑山庄;秋来林俗村秋高气爽、层林尽染、野果飘香,恍如童话世界;冬季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不愧人间净土。
(图片说明:林俗村保持着最原始的林区生产、生活方式。来到这里可以体验林区人伐木的原始生活。)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旅游项目扶贫成效
2018年,林俗休闲村庄建设工程计划对林俗村内50栋房屋及院落进行改造,改造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投资总金额共计约2700万元,其中926万元为扶贫整合资金,其余部分为特色小镇建设资金;林俗休闲村庄将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以“管家”的模式负责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带动就业。运营获得的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推动扶贫工作发展。每雇佣一名建档立卡户工资为每月1600元。2019年旅游扶贫带动户数:109户,带动人数:147人。
(图片说明:林俗村按照不同年代和风格打造5类房屋,该村庄于2020年正式运营。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宿企业。)
(二)文旅融合扶贫成效
在文化和旅游部帮扶下,项目传承人成立了林俗文化产业公司,带动白狼镇数十个贫困户参与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树皮画的制作,并累计为46户72名贫困群众发放分红近30万元。2020年,该公司被评为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在党组织与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林俗村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示范村,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4年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9年4月18日,阿尔山市正式退出国贫旗县序列,包括林俗村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林俗村已成为白狼旅游的新名片、阿尔山景区的新亮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将不断展现。
三、旅游扶贫主要做法
白狼林俗村旅游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方面,一是政策推动,在各类规划、资金、项目中,向贫困村倾斜,使旅游和扶贫同规划、同推进、同显效。二是寻求企业帮扶,将一部分扶贫资金入股当地旅游企业,由贫困户持股分红,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商铺吸纳贫困户就业,采购贫困户土特产。三是智力扶贫,鼓励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经营户参加各类培训机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每项工作村级基层党组织都充分发了挥坚实的战斗堡垒作用,致力于脱贫攻坚的总任务,带动当地村民从普通农民转向旅游从业者,形成了“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的良好风气。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白狼林俗村结合本地区独特的林俗文化、冰雪资源与矿泉资源,以打造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为引擎,通过“旅游+”模式,将林俗村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美丽乡村,成为了大兴安岭地区最具地域特色林俗文化体验地、原生态冰雪观赏运动目的地和矿泉养生休闲度假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政策协调、资金投入、人员培训、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支持和推动,助力林俗村在旅游品牌打造、旅游项目建设、各产业优势互补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中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带动旅游产业开发进入高起点、高层次轨道,进而推动阿尔山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助推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