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舞台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22.08.29

繁荣兴盛的首都文艺市场,不断扩增的剧场和演艺新空间,大量涌现的舞台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的创作人才……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汇聚了世界各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市场十分活跃。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围绕“大戏看北京”的工作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搭建各类平台,在“全链条式”精品创作扶持政策下,北京不断开创首都舞台艺术创作发展的新局面,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全链条式”精品创作扶持政策有力有效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张鹏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艺术精品创作为核心任务,聚焦策划选题、剧本打磨、剧目排练、剧作演出等关键环节,推出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后提升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机制等政策“组合拳”,全链条式扶持精品艺术生产,逐渐形成首都演艺发展良好生态,不断夯实“大戏看北京”工作基础。

2016年6月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只省(市)级文化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打破了行业、系统、体制界限,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成立以来资助项目650个,资助资金6.56亿元,累计支持推出250余部大型舞台艺术原创作品。

针对各类艺术团体“排练难、排练贵”的实际问题,北京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体租赁并改造老旧厂房,建立了全国首个公共排练服务平台——北京剧目排练中心,面向在京各类文艺院团提供低价高质的专业排练服务,累计接待658家文艺团体,推动977个排练剧目在1051个剧场成功上演,被誉为“戏剧界的横店”。

全国首家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资源,盘活存量,年均采购各类剧场资源200个演出场次,以零场租或低场租方式提供给剧团,累计推出617台剧目演出1086场,推送低价票39万余张,线下观剧总人数近70万人次,被称为“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崭新尝试”。

北京市还创新搭建了全市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平台,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长效机制,从戏剧创作源头剧本抓起,开展全国范围的剧本征集,组织剧本选题策划和深扎采风活动,对重点剧本进行全方位孵化打磨,夯实艺术创作基础,充分激发青年戏剧人才的创造力。

记者了解到,备受好评的话剧《威廉与我》和儿童剧《滑雪场的流浪猫王》,以及小剧场评剧《月下斩貂》都是通过培源剧本创作孵化平台诞生的优秀作品。目前《滑雪场的流浪猫王》正在北京剧目排练中心进行复排,准备迎接新一轮演出。

打造“大戏看北京”名片成绩斐然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规划引导;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统筹谋划革命题材、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北京题材等重点选题,北京市在文艺创作扶持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不断彰显,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五年来,市属13家文艺院团及国家大剧院推出新创剧目193台。全市各文艺院团精心策划推出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京剧《大宅门》《李大钊》《大刀王五》、昆剧《国风》《林徽因》、舞剧《天路》《五星出东方》、话剧《香山之夜》、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音乐剧《在远方》等一批主旋律突出、双效俱佳的精品剧目。

持续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舞台艺术精品成绩斐然。昆曲《红楼梦》、评剧《母亲》、舞剧《天路》摘取中国艺术节舞台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大奖。评剧《母亲》、话剧《北京法源寺》、京剧《大宅门》、舞剧《天路》、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话剧《玩家》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京剧《李大钊》、音乐剧《在远方》、话剧《茶馆》等15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重点扶持作品名单。话剧《涮羊肉》《人间烟火》《抉择》、北京曲剧《太平年》、河北梆子《花雅运河》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剧本扶持工程。

2022年,经推荐评审,北京市创作推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和话剧《香山之夜》入选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舞剧《五星出东方》导演王舸提名第十七届文华单项奖(导演奖)候选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演员王英会提名第十七届文华单项奖(表演奖)候选人。

打造演艺新空间

扩大“演艺之都”影响力

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全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超过10万场,观众人数近4000万人次,演出市场实现票房收入累计超过63亿元。截至2022年7月,北京市有745家表演艺术团体,依法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96个。搭建各类优秀作品展演平台,创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圆梦中国·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等活动;创新打造国家级戏曲文化品牌“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举办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京剧艺术盛会——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同时,京城剧场建设成效显著。吉祥戏院时隔多年重张开业;百年戏楼正乙祠重张启幕;城市副中心剧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落成启用;广和剧场恢复重建;北京交响乐团新址落户台湖有序推动;北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建设;京南艺术中心、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北京歌舞剧院重建,都为文艺生产提供更多环境设施。

当前,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发挥演艺资源汇集优势,正在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进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探索沉浸式体验等活动,发展一批高水平、具有独特国家文化历史魅力的品牌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赋予了新时期首都文化建设者光荣的使命和任务,北京市将统筹好首都文化资源,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强化精品意识,以演出为中心环节,在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树品牌、育人才等方面下功夫,重点聚焦建设“三库”(种子库、剧本库、精品库)、开好“三会”(选题策划会、创作推进会、剧目推介会)、上好“三课”(政策课、业务课、实践课),进一步完善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引导艺术创作者潜心创作、打磨精品,努力推出更多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作,构筑首都舞台艺术创作新高地。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