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九月的北京迎来艺术盛宴。自8月29日起,13台来自全国各院团的精品剧目在北京轮番上演,同期还有26台精彩演出在线上演播。这些或取材于火热的现实生活,或对凝重的历史进行提炼、锻造的精品剧目,百花齐放,浓墨重彩地展现出一幅幅颇具时代感的瑰丽图画,为首都观众带来艺术享受。
历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全国各院团在重大题材创作上用心用情,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随着剧目陆续展演,来自业界以及观众的好评不断。北京以最大诚意欢迎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各文艺院团的创作者也没有让观众失望,不断以精品力作创造舞台的华彩时刻。
本次展演中,来自各地的文艺院团带来了歌舞剧《北魏长歌》、交响音画《海峡海峡》、音舞诗《掀起你的盖头来》、粤剧《红头巾》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其中,交响音画《海峡海峡》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音舞诗《掀起你的盖头来》以“开放的新疆、发展的新疆、幸福的新疆”为主题,精确展现当代新疆的崭新面貌。
红色题材创作是不少地方院团着力打造的重点。其中,民族歌剧《同心结》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题材,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以红军长征时“半条被子”的故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带领观众了解一段感人的长征故事。
国家艺术院团也有3台好戏奉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话剧《谷文昌》刻画了一位既具有坚定党性又充满温暖人性的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国家京剧院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则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3个长征时期的故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歌舞史诗《奋斗者之歌》展现了劳动人民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建功圆梦的奋斗风采。
当“90后”女孩党思洁观看到民族歌剧《同心结》的结尾处,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饰演的黄继光在牺牲之前,用尽全身力气唱出心声,义无反顾舍身为国时,她热泪盈眶。“这部剧人物形象丰满,以动听的音乐旋律和富有民族地域特征的舞台呈现,把一位战斗英雄的生动形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其中的音乐越听越好听,越听越耐人寻味。”党思洁说。
话剧《谷文昌》经过不断复排、修改和打磨后,此次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受邀剧目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让东山人民念念不忘的“谷公”走进无数观众心中。当舞台上的谷文昌用质朴无华的话语向肆虐猖獗的“沙虎”(当地人对风沙的叫法)宣战,掌声响彻剧院。“80后”媒体人王志告诉记者:“飞沙走石,狂风巨浪,演出中的裸眼3D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东山岛,真切感受到谷文昌在15年间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时的艰难困苦。与此同时,剧中所呈现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让我记住了这个有血有肉的县委书记。”
记者了解到,扮演谷文昌的演员褚栓忠在首场演出时,左腿不慎受伤,疼痛感以及行动不便为演出带来一定困难。但褚栓忠坚持带伤完成两场演出任务。演出期间,和褚栓忠搭戏的演员们依靠丰富的舞台经验,依托剧情给予褚栓忠一定程度的搀扶,以此缓解他的疼痛。全体演职人员团结一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谷公”精神,圆满完成了演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作为特邀剧目在北京线下参演“十三艺节”的13台剧目中,北京就占了4台,即京剧《李大钊》、话剧《喜相逢》、音乐剧《在远方》和舞剧《天路》。这4台优秀剧目备受关注,为首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迎来高光时刻。
9月2日,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在保利剧院上演,该剧生动刻画了李大钊“播火者”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出期间,经久不息的掌声、赞叹声表达了首都观众对这部作品的肯定与赞赏。观众殷先生表示,《李大钊》将京剧这一国粹艺术与革命文化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有真情、求真理、担道义的李大钊形象,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同样被剧目感动的还有一对来自北京朝阳区的老夫妻,两人都是京剧迷。其中72岁高龄的李国庆说:“《李大钊》有三好:故事讲得好,让李大钊这一形象更加鲜活,感人至深;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好,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熏陶;演员演得好,专业投入,整体形象刻画得生动饱满,有血有肉。”剧中,李大钊宣布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画面令老人印象深刻,“一面党旗占满了整个舞台,让我感觉非常震撼。这党旗代表着信仰的力量,更是我们每个人前行的方向。”
除了在革命历史题材中展示宏大叙事,此次由北京创作团队带来的剧目也将创作视角放在了平凡普通的老百姓身上。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排的话剧《喜相逢》,围绕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改善百姓生活的惠民工程“回天计划”三年行动展开,以年轻群体的创新创业故事、情感经历为核心,结合老中青三代的视角,折射出新时代下新老北京的传承。
该剧编剧林蔚然告诉记者,区别于传统京味儿胡同戏,《喜相逢》将故事场景从传统的四合院移至城市高楼里,将关注点对准五环以外的北京。“时代变了,居住环境也变了,京味儿作品不能局限于四合院和胡同的故事。天通苑聚集了老北京人、回迁户、外地来京人员,他们共同造就了北京时代脉搏的律动。”观看该剧后,退休多年的赵女士表示,“我非常喜欢这部剧,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在回天地区,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让我的退休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这部剧真实地反映出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