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三艺节”)创新传播途径,促进文旅融合,利用“互联网+”模式,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建设“云剧场”,举办“云展览”。虽然十三艺节已接近尾声,但“云端”艺术节的热度依然不减。
截至9月12日,已经有58台参演、参评舞台艺术作品在十三艺节期间以线上演播的方式与观众见面。文艺中国(快手号、抖音号、视频号、微博、哔哩哔哩)、文旅之声、文旅中国云演播平台、学习强国等官方演播平台,以及光明网、中国网等200多个平台参与了线上直播,总观看量达2.63亿人次。其中,多部剧目的总观看量过千万。
此外,“云上群星奖”作为群星奖线上传播主平台,全面展示本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和历届群星奖精彩内容;展览也通过“云端”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展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受众面,让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十三艺节的各类艺术盛宴,真正做到了艺术为民、艺术惠民。
▲ 观众通过画屏并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技术,观看摄影作品。 中国美术馆供图
精彩剧目盛放“云端” 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心中
“各位主演都很棒,不愧是‘国家队’!”
“唱得好,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
一端,是线下演出的剧场掌声雷动;另一端,是线上直播间里弹幕热闹非凡。
9月4日,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入围作品及文华表演奖参评作品京剧《风华正茂》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完成了线上线下“双演”同步。剧场里,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虚实相生的舞美意境,青春激荡的艺术品相,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体验;屏幕前,镜头推拉摇移的精准叙事,摇臂旋转俯仰的气势营造,偏向影视风格的拍摄呈现,让网友在观赏剧目本身的同时,感受影像戏剧的魅力。据了解,该剧目在线上直播总观看量为854.51万人次。
这样的“双演”合璧,是十三艺节的新常态。艺术节期间,线下活动严谨有序,线上展演、展览丰富精彩,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隔屏赏戏,让观众看清了演员的妆容及细微的表情、动作,加上近景和全景的切换,有了比剧院现场观剧更丰富的视角。直播间,网友们互动不停:对越剧《枫叶如花》,有网友评论:“百年越剧,正如二八少女,正值芳华。”有网友看完京剧《母亲》后留言:“英雄的母亲,养育出英雄的儿女。想念母亲。”看过沪剧《敦煌女儿》,网友感叹:“敦煌脉脉相传,万古长存。舞台张弛有度,音乐抑扬顿挫,无不牵动着情绪与思绪。”不少网友被民族歌剧《红船》感动,赞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网友在直播间里热议豫剧《解忧公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9月3日,改编自作家陈彦同名小说的话剧《主角》作为第十七届文华奖参评剧目,在河北省衡水保利大剧院演出,人民网、河北新闻网等线上平台同步演播,吸引了近500万人次在线观看。通过线上展演,在线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卧鱼、吹火、拿顶、踢腿、花枪、摆翎”等秦腔技艺。有观众认为:“演员们演得好,陕西话好玩,期待去剧场看现场版。”
锡剧《烛光在前》线上直播观看量破千万,让该剧总导演童薇薇始料未及。“线上演播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观众以弹幕的形式畅谈观演感受,形成了浓郁的观演氛围。而众多网友的点评也让不了解锡剧或刚接触戏曲的观众,更容易走近戏曲,这是线下演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线上演播可以看出,戏曲其实并不缺观众,缺的是与之沟通的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如线上云演播这样的新兴事物产生,‘云端’就是很好的桥梁。未来,我们要善用云演播这种便捷的观演方式,打破戏曲与观众的隔膜。既保证剧院的艺术效果,同时兼顾线上演播需求。”童薇薇说。
“八步沙,八步沙边上是我家。狂风卷得黄沙起,妈妈眼里泪哗哗……”9月8日,话剧《八步沙》在甘肃兰州音乐厅上演,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亮相十三艺节。全体演员以张弛有度的表演,生动诠释了“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精神”。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文旅中国云演播平台等38家网络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总观看量达1289.62万人次。
据介绍,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线下演出+线上直播”,使演出院团有收入、演员业务水平不下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院团发展。“我们将积极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文艺院团创排和推出更多优秀剧目,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线上演艺市场营销和开拓力度。”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张林涛对记者说。
8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组织兵团各直属文化单位演职人员线上观看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豫剧《解忧公主》。古风古韵的场景、优美的豫剧唱腔,深深吸引了线上观众。不少网友点赞、留言。本次线上演播,也创下兵团单场文艺节目在线观演人数的新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提升兵团形象关注度。
可见,线上演播的普及性之大、之广,已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云端”成为实实在在的“硬”平台,并成为“艺术为民”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戴有山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新媒体已经在文化艺术的很多场景得到充分运用。如在创作、现场演出等环节,可以运用技术逼真还原布景,让表演与场景融合得更自然;在推广营销及售票方式上,为推广宣传搭建更多平台和载体。更多院团、剧团的演职人员和宣传人员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的技巧。艺术传播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调整发展变化中,正在改变人们欣赏艺术的方式,同时也将会改变艺术的创作方式。文艺工作者要拥抱互联网,借用新媒体来推动舞台艺术的改变,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而努力。“剧目的线上直播将厚重的专业内容进行了通俗化、趣味化、浓缩化和简约化的传播,符合年轻人的观看习惯和传播媒介,让更多人拥抱文艺,让高雅舞台艺术走进百姓心中。”戴有山说。
▲话剧《八步沙》剧照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云端”展览 助力展览研究、文献保护
目前,在“云端”看演出已经比较普遍,在“云端”看展览又是怎样的体验呢?
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聚焦新时代主题性创作,精心遴选1000余件作品,特别是集中展出了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推出的优秀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等多个美术门类。
本次展览创新采用“京津冀”三地联动,通过BOE画屏、智慧交互一体机等新型显示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艺术+科技”的全新数字化展陈方式,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数字云展”。其中,BOE画屏是国产品牌京东方艺云推出的类纸护眼显示终端与数字文化内容平台,其搭载的多项核心显示技术,依托H.629.1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可以逼真还原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犹如纸质原作展出。此次展览结合专业的数字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数字文化内容平台,以数字化、交互化、模块化的创新理念,高效、低碳、灵活的数字化展陈模式,打破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拓展艺术边界,多地联动,助力此次展览数字化创新性呈现,推动文博机构数字化内容“活”化、“走出去”。
作为十三艺节主体活动之一,9月1日,“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是近年来对80年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展示,汇集图片、文献和实物等千余件展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展览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尺幅作品,与展厅的空间相得益彰。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伟大时代的象征和写照。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郑艳告诉记者,目前,线上展厅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以保证展览结束后,观众仍可通过线上展厅重温80年中国文艺发展的历程。
在实现藏品数字化之后,将展览搬到“云端”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对于美术馆而言,展览通常是一次性的活动,这就导致在研究展览史时,只能以历史文献资料来拟想还原当时的展览,难以完整观摩和呈现展览的现场与原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在这一意义上,中国艺术节作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将展览搬至线上,是更加有利于展览研究、文献保护的一种数字化方式。“线上展览形式既可以让非展览地的观众远程跨空间观看,也可以在现场展览结束后进行跨时间回看。与展览画册这种单一的展览留存相比,线上展览成为画册之外的标本,通过数字技术让展览文献更具生动性、原始性、现场性。线上展览采用360度全景观看模式,是线下展厅展览的实景实录,并通过三维地图与语音介绍等方式实现在线导览,以积累展览数据库,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吴为山说。
▲观众通过画屏观看往届中国艺术节的情况 中国美术馆供图
“云上群星奖” 实现更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为做好第十九届群星奖传播推广工作,展示新时代群众文艺创作新成果,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和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联合相关地方云和新媒体矩阵推出了“云上群星奖”,推动群星奖线上线下融合开展。
“云上群星奖”作为群星奖线上传播主平台,全面展示本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和历届群星奖精彩内容,重点推出本届群星奖决赛阶段活动网络直播,提供演、宣、赏、评一体化线上服务,让群众通过手机“一站式”参与群星奖评奖全过程,有效吸引群众参与线上互动。
“云上群星奖”专题通过最新动态、重点推荐、云展播、精彩节目、图片直播、入围作品、获奖作品7个栏目,全方位展现群星奖各项内容。对群星奖赛事进行分阶段呈现,在决赛前,集中推出各省份初选活动直播,提前发布预热177个决赛入围作品,让观众一睹为快。决赛期间,实时推出决赛直播,跟进最新进展。决赛结束后,持续推出颁奖晚会、惠民演出、优秀作品巡演等周边活动,让群星奖永不落幕。
从8月22日起,“云上群星奖”对群星奖决赛等活动,开展分时段、多视窗、多地接力、全景式网络直播,为观众带来群星奖线上集中直播和多视角欣赏体验。此外,首次推出“群星奖倒计时”“群星奖零距离”“图片直播”,通过慢直播、主持人带看、现场拍照记录,带领观众赏美景、看会场、走后台,见证决赛筹备过程,感受参赛人员的激动心情,多角度、全方位体验群星奖决赛盛况。
值得一提的是,“云上群星奖”首次通过学习强国、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进行多渠道宣推,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等手段,多角度宣传展示群星奖决赛、优秀作品、幕后花絮、最新资讯等精彩内容,为群星奖持续造势、提升热度。
群众可以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官网、APP、小程序,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利用手机、平板、PC,多渠道访问“云上群星奖”专题,便捷参与群星奖评奖全过程,掌握最新动态,观看精彩参赛作品,即时互动反馈。
同时,“云上群星奖”专题设置点赞、转发、评论等群众评价、反馈通道和互动环节,请群众看、让群众评。在决赛现场,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为现场观众及参赛人员提供专业摄影服务,免费为群众拍摄打卡、留念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云上群星奖”专题,供群众下载、分享。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全国开展“我与群星奖”原创短视频、图片征集活动,还面向各级文化馆(站)及社会各界征集“主创说”“台前幕后”“打卡群星奖”三类短视频、图片作品。征集成果将在“云上群星奖”专题和新媒体矩阵陆续推出。其中,“主创说”旨在从主创团队的视角介绍作品内容、特色亮点、创作故事和创作感受;“台前幕后”旨在记录、讲述各地参与群星奖的动人故事,展现文化工作者不为人知的工作与生活;“打卡群星奖”旨在从群众视角记录群星奖精彩瞬间、表达参与感受。(李荣坤 王彬)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