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展现新时代文艺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发布时间:2022.09.06

“蓝天白云,万里朝霞,新时代的我们意气风发。艰辛创业,搏浪淘沙,松风竹韵伴我青春年华……展望前程,无限宽广,手挽手描绘出江山如画……”9月1日晚,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的指挥下,《新时代进行曲》交响合唱昂扬优美的旋律响起,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拉开了大幕。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文艺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展现出阔步迈向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从精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等活动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本届艺术节,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其中,在他们心里,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文艺事业崇高使命和崭新任务,当热情拥抱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攀登文艺新高峰。

赴一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阵阵悠扬空灵的风铃声传来,舞台上,一幅大漠敦煌的唯美画卷正徐徐展开。8月30日、31日晚,原创沪剧《敦煌女儿》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在河北衡水连演两场。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原院长茅善玉的演绎下,观众仿佛走进了“敦煌女儿”樊锦诗的一生。

“《敦煌女儿》经历了11年的创演,我们多次深入生活,不断修改、打磨、排练、演出,就是想通过好的作品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特色,并实现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为剧种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回想起《敦煌女儿》的创排,茅善玉深刻体会到“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力量。“很多观众看完后说,对敦煌产生了向往,而此次通过第十三届艺术节线上线下的大平台,能让这部剧走上更广阔的舞台,走进更多观众心中。”茅善玉说。

艺术节期间,舞台艺术精品荟萃,其中,文华奖参评作品58部(台)、特邀剧目26部(台)、群星奖参评作品100余个。在茅善玉看来,不同剧种、不同题材,好戏不断,一方面奉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让观众沉浸在舞台艺术的魅力中;另一方面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艺术是相通的,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而后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从而推动艺术创作向更高水平攀登。

在舞台上展现风采的,不只是艺术院团,还有来自民间的“群星”。艺术节期间,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并将举办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活动,共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112个作品入围决赛。同时还有“云上群星奖”专题展播,既有决赛和颁奖晚会直播,也有群星奖文化惠民演出、优秀作品巡演直播,通过手机即可参与评奖全过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多年担任“群星奖”评委,让他特别高兴的是,本届群星奖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群星奖评奖范围,顺应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有力增强了艺术的参与感。

“这些作品紧扣现实,题材内容从生活中来,生动鲜活。比如去年是建党百年,一批红色题材作品用艺术的方式回望历史、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作品则讲述了平凡人的平凡事,在朴素中蕴含着磅礴的正能量。”吴文科感到,本次群星奖参评作品体现出我国群众文艺创作表演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群众演、演群众,演出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赞美。他希望能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更多线上平台把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呈现出来,持续发挥文艺作品对于社会的服务功能。

谱一曲勇攀文艺高峰的乐章

著名版画家古元在延安自制的木刻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延安时期使用的小提琴、钢笔、胸章和《黄河大合唱》手稿,著名音乐家王莘创作《歌唱祖国》的乐谱……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上,一批首次或很少公开展出的珍贵展品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艺术节期间,还有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等丰富的展览相继亮相。

“主题展汇集图片、文献和实物等千余件展品,其中不乏具有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是对80年中国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与展示。”作为此次主题展的策展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如是说。

刘万鸣介绍,在策展之初就确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策展理念,并组织文艺界各领域专家召开多次会议,力图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抒发对一代代文艺先辈的缅怀,对新时代江山如画的憧憬。在展陈中,更是用配色的方式,突出了各个篇章的时代元素,以土黄色代表延安时期的文艺、葵花橙色体现新中国的时代气象、绿色讲述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中国红与金色展现新时代辉煌。

“主题展意义深远,我是带着深情投入策展全程的。每当步入展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络绎不绝参观展览时,都会发自内心感到欣慰、感动、鼓舞、振奋。”刘万鸣说,这次展览,也是对他的一次心灵洗礼与熏陶,让他更加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谁画,怎么画,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我始终不变的追求。”

9月2日、3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观众“爆棚”,北京人艺话剧《香山之夜》作为文华奖参评剧目在这里上演。伴随着经久不息的掌声,《香山之夜》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在线上,演出也成为“爆款”,仅2日晚就吸引了400余万人在线观看。作为该剧监制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见证了其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香山之夜》经历了两年构思和筹备,一年剧本创作,其间八易其稿、四次专家论证、数场内部演出,仅2021年3月与6月就公开演出29场,同时不断探索运用多媒体形式展现历史画面,以叠加式、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必然。”冯远征说。

“不断打磨+探索创新”,这又何尝不是文华奖参评作品的一个缩影。

“创作文艺精品关键要有工匠精神,特别是舞台文艺作品,只有通过不断演出,演员们不断调整语言和动作上的细节,才会让主题更加鲜明、人物角色更加丰满。”在冯远征看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打磨、不断突破,才能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攀登新高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谢颖 张丽)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