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将博物馆藏品送到孩子们身边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5.03.11

2024年,全国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过14亿人次,许多博物馆出现“一票难求”情况。“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的展陈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信息时代人们对实物教育需求的回归。”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说,有序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开放,是解决文博场馆供需矛盾的重要尝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倪闽景看来,藏品是博物馆最核心的资源,它们不仅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展陈和教育功能的载体。藏品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了博物馆的规模和影响力。3月1日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施行的日子。博物馆高质量开放,就是要深入挖掘藏品和文物的价值,让藏品和文物更多地与观众见面。倪闽景建议,推动博物馆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寒暑假延时开放,并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持。

“今年春节假期,上海天文馆晚上延时开放,平均每天入馆人数增加了50%。”倪闽景说,“博物馆延时开放,可以满足更多人入馆参观的需要,特别是中小学生放学后,场馆的开放将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空间。文博场馆延时开放需要有具体的政策来支持,特别是延时开放产生的人财物需求,需要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

倪闽景建议,推动形成博物馆藏品进校园的合作模式。“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教育,而有一些博物馆的藏品放在库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小规模的临展把博物馆的藏品送到孩子们身边,是一种让藏品活起来的创新举措。”

“上海科技馆推出的‘一平米博物馆’,把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化石带到校园,送到孩子们身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倪闽景表示,“要鼓励更多博物馆推进这种有意义的工作。这需要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指导和规范藏品进校园的流程与标准;设立国家专项基金,支持博物馆展品运输、保险、维护等成本,降低中小学校承接门槛。”

倪闽景介绍,很多博物馆在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数字孪生和藏品元宇宙项目,把数字博物馆送到孩子身边。倪闽景举例说:“上海天文馆推出了‘行走的天文馆’数字孪生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又见恐龙’XR项目,方便的流动性和生动的教育性十分有利于这些项目到中小学校流转,这种项目还能走进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让场馆资源缺乏的地区也能分享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张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