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
以高度文化自觉传承发展稀有剧种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03.08

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很多地方戏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其传承发展带来了助益。

我观察到,一些稀有剧种的传承保护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剧种发展不平衡,不少濒危剧种仅有一个演出团队支撑;传承机制断层,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继承者基数小,传承的经典剧目有限。作为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发展稀有剧种、完善戏曲生态保护工作。为此我建议:

系统规划,有戏、有人,剧种才不会消失。稀有剧种首先要聚焦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恢复一批濒临失传的经典剧目,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保存剧目原始风貌。例如,陕西省实施的秦腔优秀剧目赓续工程,通过系统科学地保护传承与发展,让古老戏曲剧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为避免稀有剧种成为“博物馆艺术”,就要有真正的从艺人员进行活态传承。对于人才培养,要用系统思维进行长期规划、优化培养模式,形成老中青的人才传承梯队,避免一次性抢救。已经是传承人的,可以改善传承条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没有传承人的,与随团学习、现代教育相融合,可以在院团及戏曲艺术院校选拔人才,充实传承力量。同时设立人才奖励机制,表彰在剧种传承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

为稀有剧种搭建各类传播平台,选择经典剧目、优秀剧目进行展演、宣传,开发与剧种相关的文创周边,变被动输出为主动接受,引起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