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性剧种,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多次出台政策和措施,助力京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当下,京剧的传承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全国京剧院团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培养京剧专业人才的专科和本科院校数量也在减少,且没有专门的博物馆对京剧艺术相关的资料、实物进行收藏展陈……
中国戏曲剧种有348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8个地方戏曲剧种已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推动保护传承工作,分别是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陕西省出台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浙江省金华市出台的《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出台的《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甘肃省出台的《甘肃省陇剧保护传承条例》、江西省上饶市出台的《上饶市弋阳腔保护传承条例》、浙江省绍兴市出台的《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保护传承工作也适用于201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为此,我建议,加快京剧保护立法工作,带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剧团、院校、媒体等社会力量,有效地抢救性保护传承京剧艺术;促进演员和剧团通过演出、创作、交流、教育、推广等方式扩大京剧影响力,服务观众、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京剧艺术良性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关系;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此带动中国戏曲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