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基层关切:如何释放乡村文化新动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03.12


驻村第一书记为孩子们讲解考古图片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供图

自驻村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派驻昭平县的驻村工作队着力从丰富文化供给、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助力定点帮扶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昭平县委常委乔毅华介绍,工作队充分发挥文旅系统资源优势,在硬件上,实施乡村人居环境和文化提升项目,建设和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在软件上,年均组织文艺汇演、非遗表演等8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以文化活水滋润民心。

乔毅华坦言,虽然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们仍然面临基层文化人才流失率较高、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难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难题。如何充分发挥文化振兴的作用,释放乡村新动能,期待代表委员支招。

代表回应:

文化振兴要注重挖掘本土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罗天

“乡村振兴‘兴’什么?我认为是兴文化、兴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罗天认为,文化振兴既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能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首先,要振兴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罗天举例,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流传着扒龙船的习俗,每个村都有本村独特的龙船民俗。当地围绕龙船民俗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培训,独特的龙船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民俗活动也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文旅融合品牌。

“在文化振兴中,既要有外界文化的输入,也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罗天认为,本土的文化和民俗往往更能引发村民的兴趣。罗天还强调,乡村的主要建设者是村民,振兴乡村必须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唤醒村民振兴家乡的意识和热情。“只要把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类文化活动自然就丰富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就高了,心系家乡发展的乡贤和青年自然就来了,能整合的资源也就多了。”

罗天建议,一方面,在文化下乡中,可以侧重输送与本村文化相关的书籍、讲座、培训、活动等,既能吸引村民广泛参与,也能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和传播。比如通过申报非遗、修建村史馆等方式挖掘整理本土文化资源,发动村民宣讲和推广本土文化;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传承和推广民俗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力量引发广泛关注;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旅游发展反哺文化兴盛。( 郭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