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基层关切:乡村如何用好文体旅融合之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03.12

乡村文体旅融合项目吸引众多参与者   受访者供图

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等条件,具有举办体育活动的天然优势。不少乡村文体旅融合项目广受参与者好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两年火爆“出圈”、吸粉无数的贵州“村超”“村BA”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赛,成功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我们对乡村文体旅融合充满信心。”长期深耕乡村旅游开发的河北百悦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介绍,2024年,集团旗下的文旅示范项目“恋乡·太行水镇”相继举办了京津冀铁人三项大赛、恋乡·骑行保定等活动,不断探索乡村文体旅融合模式。

但目前大部分乡村文体旅融合项目仅局限于举办相关的体育赛事,没有形成规模化运营。推动乡村文体旅融合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整体规划、细节落实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对于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而言,具体该如何操作?

代表回应:

凸显乡村生态,因地制宜规划文体旅融合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张淑芬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师张淑芬介绍,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有双重优势:一是乡村既有健身休闲与体育产品开发的物质基础,又是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共栖的空间;二是体育旅游的包容性强,能与生态养生、乡村旅游、农业休闲、中医药养生等多种产业聚合发展。

张淑芬认为,要加大对乡村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骑行道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改善乡村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她还表示,在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绿色体育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爱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如何推动体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张淑芬建议,宏观方面制定体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统筹乡村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体育资源,因地制宜规划体育旅游项目。具体落实方面,可以推出体育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将乡村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特色展演等与体育项目有机结合,打造网红打卡地;结合乡村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等。

张淑芬建议,设立“乡村体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并积极出台支持“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乡村、企业联合,打造农文旅体IP。(范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