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英——
完善旅游六要素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5.03.1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让我们基层工作者倍感振奋,信心大增,干劲十足。”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英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与高校等合作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各地充分发挥乡村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显著。然而,由于一些地区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比如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交通相对不便以及接待能力有限等方面。为此,曾云英建议,要大力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乡村旅游专线,为人们出游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深化和旅游“六要素”挖掘不够充分等问题。曾云英分析,不少乡村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却没有将有效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挖掘有待深入。

曾云英建议,要加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把乡村民间传统艺术以及民俗表演等资源整合起来,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之中,并形成系列和规模,提高黏性和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研学机构合作,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研学课程,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深度体验,不断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瓶颈,很多项目初期投入大,见效相对较慢。曾云英建议,要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解决乡村旅游资金投入问题。在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前,要对当地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引进高校人才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打造富有地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

曾云英还建议,要引导特色地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农业、林业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