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各地博物馆以各种形式“破圈”,吸引市民游客探寻传统文化,讲解和导游服务需求也随之大幅上升。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衡山导游讲解服务中心导游曾莲英就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博场馆讲解服务问题与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分享了她的思考。
“讲解工作是文物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文博场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曾莲英介绍,目前,我国文博场馆的讲解服务主要分为人工讲解、智慧导览、手语导览和微信小程序语音导览4种。“随着‘文博热’的兴起,全国不少文博场馆迎来参观热潮,官方讲解服务供不应求,由此催生出社会讲解服务。”
曾莲英介绍,为维护文博场馆的正常秩序和保护文物安全,确保讲解质量,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文博场馆相关管理举措相继出台。2023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明确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同年8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化馆内讲解服务供给、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2024年,多个省级博物馆发布社会导游讲解准入制度,明确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团体与个人在进行团队讲解时需申请、培训或考核,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组织讲解等活动;审核通过后可获得社会讲解资格,申领人数、资格有效期有相应要求和限制。
“近几年,社会讲解方与文博场馆因预约、讲解问题发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曾莲英分析,文博场馆讲解服务供给有限,难以适应节假日高峰需求,而社会讲解申请有人数限制、时间限制等问题。在她看来,社会导游在文博场馆讲解有法律支撑,文博场馆不宜超越法律自定标准。建议有关单位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规范文博场馆社会讲解准入制度,保障导游的讲解服务权利,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走进博物馆乐享文化大餐。(郭子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