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6位全国人大代表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讲述了一个村庄旧貌换新颜的故事。
44年前,杨宝玲从山东远嫁天津,来到了被称为天津“北大荒”的胡张庄村。2006年,村“两委”换届时,杨宝玲当选为胡张庄村委会主任,2010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是我许下的承诺。特别是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杨宝玲说,她始终记得,作为一名党员和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诺,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
杨宝玲介绍,过去,胡张庄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着“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的先天缺陷,但也有着“土壤中含大量钾元素,种出来的葡萄口感甜、味道香”的资源优势。如何解开乡村发展症结、实现全面振兴的使命?杨宝玲和乡亲们反复思考着、掂量着,逐步找到了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让葡萄藤结出“致富果”。2008年,杨宝玲带领大伙制定了胡张庄村发展规划,以葡萄种植这个优势产业为抓手,打通了农产品向外运输的“致富之路”。2021年,胡张庄葡萄被列入全国“一村一品”创建名录。
第二把“金钥匙”,是让盐碱地长出“丰收苗”。胡张庄村坚持一手抓葡萄种植,一手抓水产养殖,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每到夏季,绿油油的葡萄园和养殖鱼塘遥相呼应,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杨宝玲自豪地说。
第三把“金钥匙”是让“北大荒”开出“幸福花”。目前,胡张庄村正在深挖各类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采摘、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于一体的“沽上田园”项目,实打实地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如今的胡张庄村,早已实现了考入大学有奖励、群众养老有保障、困难群体有关怀,正在打造农文旅一体项目。
“我愿意坚守在这里,和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事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杨宝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