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业来说,2023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各大景区人潮再次涌动,城市和乡村“烟火气”重又升腾,无数人走出家门、奔赴远方看诗意美景,旅游业复苏回暖。2024年,旅游业如何延续向好态势,并进一步提质升级、获得更好发展,对此,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文旅市场的繁荣刚刚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高开高走、回升向好,令人欣慰。从今年旅游市场的开局来看,元旦和春节两个节假日的数据都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预计今年的国内旅游将转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随之增多。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够提高旅游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戴斌表示,文旅“拼”流量,更要重服务。“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生活方式,一个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要有旅游形象和宣传推广体系,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和商业环境。”戴斌建议,各地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在发展旅游时要多一些耐心、智慧和定力。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韩谦建议,要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元化、现代化交通体系,改善连接景区道路的路况,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交通港站、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的旅游服务功能,在机场、高铁站、公交枢纽、商业集中区及高速服务区等建设功能完备的游客服务中心。韩谦还建议,进一步完善涉旅法律法规,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严厉整治损害游客权益、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
“如何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普陀山旅行社总经理助理、导游谢丽建议,从国家层面将旅游公共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各地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和标准,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
同时,谢丽建议,持续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外延,在信息服务、安全保障、惠民便民等重点领域优先制定一批急需短缺的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旅游公共服务指标,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融合发展,设立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加快打破部门壁垒,深化旅游服务与服务行业全面融合。
“地方要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强化游客至上、服务至上理念,善于用游客思维换位思考,用心用情用力把贴心服务做到游客心坎上,把‘头会客’变成‘回头客’、‘流量’变‘留量’。”全国人大代表、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说,当前,神农架正在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以诚意满满的待客之道,让游客宾至如归。“要坚持品质至上,做实服务质效,强化政府、企业、居民联动,开展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做好饭店评星、旅行社和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统稿:瞿祥涛 参与采写:郭人旗、张建友、瞿祥涛、韩洁、孔令晖、谭志红、葛鑫、宾阳、王竹青、范海刚、周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