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近年来各个提案里的高频词。多年的采风调研让她很早就认识到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民族音乐、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刘玉婉说:“任何传统艺术失传都十分可惜,所以我一有机会就会收录。迄今为止,我收录、整理的民歌、戏曲、曲艺已经有4万多。”
在刘玉婉看来,传统艺术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希望能通过数字化赋予传统民歌、戏曲、曲艺等新的传承力量。2018年,刘玉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时,就提出了《中国应筹建中国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平台》的提案,提出通过建设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及中国文献战略储备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刘玉婉说,该提案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及其直属单位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中国民族音乐数据库3个主要平台开始了系列工作。
2022年,在了解到国内很多专业音乐学校及相关院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了各有特色的数字化工作后,刘玉婉提出《关于推动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曲艺权威性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提案,希望各数字化平台能够实现信息共享。2023年,在“全民阅读”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际,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刘玉婉建议在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和普及,让传统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
今年,刘玉婉提出,希望演艺事业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发展数字创新运营,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数字化文化艺术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创作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数字文化产品,打造演艺事业慕课平台及国家级演艺管理平台等。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的回信让刘玉婉备受鼓舞和激励。她说:“未来,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紧跟时代发展和基础技术革新的步伐,转变思维模式,推动数字化赋能艺术的创新发展。”(彭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