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推动形成了新型网络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传统演艺方式也随之向数字化转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女高音歌唱家刘玉婉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全面跟进技术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把高新技术融入艺术创作演出之中,推动演艺事业数字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023年,我随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赴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调研,深入文化产业单位、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通过参观、走访、学习、座谈等形式了解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刘玉婉说。
调研后,刘玉婉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助推舞台艺术的数字化进程、开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以及通过数字化赋能演艺事业发展等。
“演艺事业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在集成技术创新、数字演艺生态变革、新文艺群体崛起、新型演艺传播与消费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刘玉婉介绍,比如,数字技术推动演艺业态、场景、演出内容和表演者等发生变革,形成演艺产品丰富多样、演艺服务体验新奇生动的数字演艺发展新图景,呈现出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十足美学韵味和奇幻技术特效的舞台。
又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拓展了演艺事业的表现维度,可以让舞台美术效果的呈现与艺术剧目内容的表现更加呼应、更具情景化和生动性。刘玉婉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空间设计,通过地面四层转台、空中三层轨道以及复杂而精密的数字机械构成的空间,营造出写意山水韵味的舞台效果,契合剧目所表达的情境。”
“同时,元宇宙、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演艺事业的全产业链和全流程。”刘玉婉介绍,在创作阶段,这些技术应用涵盖了剧本创作、仿真排练和交互环节设计等方面;在制作阶段,智能化管理则涵盖了舞台美术制作、流动性舞台机械制作等内容。
对此,刘玉婉建议,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发展数字创新运营,推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推动舞台艺术数字化创新运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演艺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建设“云剧院”,打造“互联网+演艺”平台,加强数字化文化艺术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探索线上消费模式,以定制化的线上演出服务,惠及更多观众。
“同时,还要鼓励创作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数字文化产品,整合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打造演艺事业慕课平台,建设‘艺项国际’应用网络平台。”刘玉婉说,应依托中国演艺创新发展联盟平台,积极建立国家级演艺管理平台,开发全国统一的剧院管理系统。(赵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