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深知责任在肩,切实感受到自己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同频共振、紧密相连。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职,努力工作,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国家艺术院团始终坚持并坚定不移践行的根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我们投身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特别是儿童剧事业繁荣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让孩子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原创音乐剧《火光中的繁星》、现实题材儿童剧《萤火虫姐弟历险记》等,都是我们努力以情感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寓教于舞台艺术,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成果。
为探索儿童青少年戏剧的更多可能性,发掘、培育更多不同风格样式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作品,为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戏剧教育等领域提供更丰富、更适配的文化产品,也为中国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储备能量,2022年我们发起了“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连续两年已孵化出20多部极具创新性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作品;为以儿童戏剧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缩小城乡孩子精神文化供给差距,将高品质的艺术资源引入地方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儿童戏剧艺术普及,2023年我们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举办了“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我们一直努力用更多更好的儿童戏剧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除勇攀艺术高峰、创作高质量的作品“演给孩子看”外,我们在2022年全新启动“新时代种子计划”——以“写给孩子们来演”的方式,创新普及路径,将更多优秀戏剧作品送到孩子身边。第一部“新时代种子计划”作品,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创作的《新安旅行团》。剧院艺术家与20多位普通小学生一起,在舞台上呈现抗战烽火中历时17年走遍大半个中国的革命少年组织新安旅行团的故事。这部剧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一周年之际首演,线上直播观看量超过300万。
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作品库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赓续中华文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品,包括建院首部大戏《马兰花》、经典儿童剧《三个和尚》等。只有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2023年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歌舞剧《猫神在故宫》,首演即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首轮演出就达50余场,创下剧院首演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猫神在故宫》这样的作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新的、艺术的、属于孩子的讲述方式,让更多珍贵的文物“活”在孩子们的眼前、“活”在孩子们的心里,让更多孩子通过儿童戏剧作品认识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先后受邀赴3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赢得了观众广泛的赞誉和多项国际奖项,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对中华文明有了全新的认知、认同,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国外一些艺术团体也尝试用中英文排演我们的《成语魔方》等原创作品。例如,我们将剧院保留剧目《东海人鱼》授权美国落基山芭蕾舞团,成就了2023年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的一段佳话——美国中学生版《东海人鱼》。近10年的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令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可以通过儿童青少年戏剧,把跨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华文明介绍给世界,把富有时代魅力的当代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儿童青少年戏剧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表达中国智慧的良好方式,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2024年,我们要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点创作,提质增效演出演播,更要不断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孩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号角正在吹响,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培养中华民族优秀的未来主人公而不懈努力。(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