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谱写广东非遗保护传承的华彩篇章
——“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佛山)主会场活动将在佛山举办
发布时间:2024.06.06

 图片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由林力勤摄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4年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6月8日至10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佛山)主会场活动将在佛山市举行。广东省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提高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氛围。

近500场活动展示丰硕成果和创新实践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佛山)主会场系列活动以武术类非遗项目为主要展示内容,将由启动仪式、“笑傲岭南”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咏春拳千人展演、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遇见·非遗”成果展等板块组成。其中,启动仪式将于6月8日上午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行,拉开广东省非遗盛会的序幕。

广东省各地也将举办分会场系列活动,同步开展近500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包括广州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暨沙湾非遗古镇揭牌仪式、深圳“新国潮”系列活动、珠海市非遗系列活动开幕式暨珠海高新区淇澳端午祈福巡游活动、“遇见·非遗”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交流活动、汕头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河源市《猫狮少年》舞蹈快闪活动、揭阳市非遗展演、肇庆龙舟非遗“Ye”活动、“讲非遗故事 传潮州文脉”活动、阳江(江城)端午逆水龙舟赛、“齐来趁墟”茂名分会场系列活动等,全面展示广东省非遗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和创新实践。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非遗力量

近年来,广东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将非遗保护列为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重点内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广东省党代会报告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深入推进岭南文化活化利用,做强粤剧等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加强醒狮、龙舟、粤绣、剪纸、广彩、陶艺、木雕、端砚、凉茶、工夫茶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8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2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24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71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62人;建设了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个国家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1个国家级非遗研究基地。

今年以来,广东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开新局谱新篇。2月10日、11日(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普宁英歌在英国伦敦市中心伯灵顿拱廊和特拉法加广场亮相,用飒爽的舞姿为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活动增添亮色,吸引70万人次观看并引发持续关注和热议。赴英国伦敦参加“四海同春”新春庆典活动,是受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支持和伦敦华埠商会的邀请,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组织实施,是非遗服务大国外交,共享人类文明的生动见证,不仅对外宣传展示了广东非遗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广东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旅力量。

今年5月1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广东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一件盛事,标志着广东非遗保护事业走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基本陈列“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分为“非遗情缘”“山海之间”“饮和食德”“臻品厅”“物华锦绣”“南风传韵”“湾区同心”7个展厅,以广东省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基本内容,同时还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并配备有非遗剧场、多功能厅、非遗文创区、青少年活动室、传承工坊等公共服务设施。该馆推出“美美与共”专题展览,展出全国多地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姿。“五一”期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策划“节庆叹非遗”“非遗向未来”“非遗时尚之夜”等非遗展示展演、户外快闪等活动,集中展示粤港澳三地绚烂多姿的非遗资源,吸引观众超过1.8万人次,开馆系列直播总播放量超千万。未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通过多元方式,增强全社会对非遗的整体认知和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非遗的当代价值;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交流互鉴平台,以争创国家级非遗馆为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人文湾区、文化强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平台和借鉴。

非遗保护传承的佛山实践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佛山)主会场活动举办地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佛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强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项;市级(含)以上非遗代表传承人226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6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1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含传习所)80个。

佛山市以及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已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原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5年制定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佛山市政府于2023年公布并实施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为摸清非遗的“家底”,佛山市坚持“全面、深入、持续、细致”原则,坚持做好非遗普查工作,加强非遗的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特别是2013年以来,相继出版《源远流长——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之《佛山民俗》《佛山秋色》《香云纱染整技艺》《佛山木雕》等专著;2020年起,每年结集出版《佛山文化遗产论丛》。佛山市还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从2017年开始创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目前共认定191所“佛山市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82所“佛山市校园武术特色学校”、50所“佛山市粤剧特色学校”、20所“佛山市粤剧特色创建基地学校”。这343所特色学校中,有近300所学校开展了非遗项目进校园。积极组织大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如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3年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佛山节”,并充分依托非遗项目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名片,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行通济、官窑生菜会、乐安花灯会等民俗活动,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友好交流礼仪“盐步老龙礼俗”活动,每年国庆节举办九江龙舟赛。特别是佛山市政府每年定期举办的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秋色”为主题的“秋色巡游”活动,每年有几十万人次观看,极大地促进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南风古灶旅游区、西樵山书院于2022年入选首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