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非遗集市自治区主会场活动首日游客流量达16万人次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时间:2023.06.12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非遗集市自治区主场活动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广场、塞上老街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秦艳,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蔚治国,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娜,呼和浩特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兰毅,玉泉区委副书记、区长南男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宝力高、武利平、何小菊,共同开启开幕画卷并邀请公众共赴一场“好吃、好玩、好看”的年度盛会。

活动第一天,现场游客流量16万余人次,“非遗之夜”展演直播曝光量约150万人次,新华网、人民网、奔腾融媒等媒体专题报道浏览量近300万人次,6月11日《内蒙古日报》头版报道“非遗集市开市啦”专题,当日现场销售额达到50余万元,活动得到参展非遗传承人及参观游客的一致好评。活动将持续到6月19日结束,时长10天。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新成果新进展,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民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内蒙古非遗集市自治区主场活动。

活动包括“非遗之夜”展演、非遗集市、非遗特色街区内蒙古样板打造、非遗舞台展示展演等4大板块,从全区精选好看、好玩、好吃的1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及10家文创企业,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览展示展演展销,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非遗保护成果人民共享,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非遗之夜”展演,组织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二人台、晋剧、服饰秀等经典节目进行舞台演出,充分展现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非遗项目与当代舞台艺术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非遗集市活动,在大召广场上设置了蒙古包、撮罗子等非遗技艺搭建的展铺,从全区遴选60个餐饮美食类、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邀请10家文创企业参与,分为非遗美食区、非遗文创区,开展非遗售卖、品鉴活动,推动非遗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同时,依托塞上老街建筑、街道,运用灯笼、激光等灯光装置及剪纸、木刻等非遗项目,营造非遗街区氛围,组织40个精品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商铺,打造非遗特色街区内蒙古样板。非遗舞台展示展演,将组织一批互动性强、体验感好、代表性强的表演艺术类、传统工艺类、体育游艺类非遗项目,开展互动体验活动。

活动期间,还特别设计了以下三项亮点活动:

一是云游非遗·影像展: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线下活动呼应,依托媒体平台资源优势,以视频形式展示全区各地丰富多彩的非遗内容,鼓励网友上传“我身边的非遗”内容视频,参与主题直播和互动讨论,让更多民众关注、了解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

二是内蒙古非遗购物节:6月11日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全区共有75家非遗工坊、老字号等店铺、180余款产品参与,产品涵盖食品、日用品、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多个类别。活动将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开展。

三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专题片展播:6月10日起,自治区级传承人记录工程专题片《遗·冀》第一季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文体娱乐频道及学习强国、奔腾融媒等平台重磅推出。第一季将播出清水河瓷艺张选等10位自治区级传承人记录专题片。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也将依托非遗相关场所、公共文化机构、景区景点,因地制宜策划举办相关活动,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活动,引导广大民众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满足游客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的需求。据统计,全区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3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定中华民族文化根,以“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进校园”“线上直播展现非遗魅力”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展现独特魅力,取得了有益成果。目前,我区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项106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5个908处;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12个、非遗就业工坊17个、非遗曲艺书场5个、“非遗在社区”试点10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9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6个、自治区级非遗研究基地8个,并创建“内蒙古非遗馆”淘宝和拼多多店铺,培育了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及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断讲好非遗保护内蒙古故事,展示非遗保护内蒙古经验,为建设亮丽内蒙古、模范自治区进一步发挥非遗的重要作用。